發表時間: 2009-09-14 12:09:43作者:
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日漸抬頭,繼輪胎之後,中國大陸的太陽能產業成為歐美關稅保護的新對象。
北京日報報導,除了錙銖必較的傳統產業,正在萌起的新能源產業也被歐美列入貿易保護名單。歐美本土太陽能企業把業績下滑的原因歸結為中國太陽能企業的低價。
報導表示,近期歐美多家太陽能電池生產企業都傳出不利的消息。德國最大的太陽能電池企業Q-Cells SE關閉數條生產線。而在美國,加州最大的太陽能生產企業SunPower正在失去市場佔有率,中國企業尚德同期獲得的訂單卻激增兩倍多。
報導指出,面對業績下滑的趨勢,這些歐美的太陽能電池企業紛紛把矛頭指向中國的太陽能企業。他們認為,中國太陽能電池企業的價格低廉是因為有中國政府的支持。Q-Cells SE的總裁甚至指責,中國商品的價格處於"傾銷的邊緣"。與此同時,這些企業也呼籲其本國採取保護措施。
不過,業內分析並不支持這種說法,根據瑞銀的一份研究報告,日本、德國等國家都曾給本國太陽能產業提供過巨額補貼。而從總體上看,由於矽片採購管道合理,中國的太陽能產業製造成本要比德國低30%。
報導引述北京WTO事務中心副主任堯秋根的話認為,由於歐美都還未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國家"地位,因此他們在進行成本核算時,計算值都偏高。其次, WTO的補貼政策裡規定,政府可以對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科技領域進行補貼,並可免受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起訴。
國際貿易專家梅新育分析,歐美目前很難針對中國太陽能產品提起反傾銷案。在美國,如果想提起反傾銷,必須證明美國公司蒙受損失。然而,在美國現有的稅務優惠政策下,相關公司都是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