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怎覺得東西會晃動,眼睛閉著也一直晃?"
相信很多人都有上述類似的經驗,"眩暈"經常伴隨著人的生活而出現。
在現代醫學中眩暈主要區別成中樞型與周邊型,中樞型眩暈的主要問題出現在腦幹與小腦等神經系統;周邊型則是內耳不平衡(迷路或前庭神經病變)所造成,並常會合併耳悶、耳鳴與聽力障礙。
在傳統醫學中,眩暈分別泛指不同的症狀,《證治準繩》"眩謂眼黑眩也","暈如運轉之運,世謂之頭旋是也"。眩指眼前發黑的感覺,而暈又稱運,是一種旋轉的感覺。
引起眩暈的原因很多,腦為神明之府,一旦氣血不夠沖和,受到影響就會產生眩暈的情形;眩暈產生的原因很多元,分別會在不同類型的人出現。
●高血壓的患者,若眩暈情形比較嚴重,發作時間不固定,容易口乾,面紅,舌苔偏黃,舌質偏紅,甚至大便容易乾燥便秘等,則偏屬肝陽上亢型的類型。
●更年期的婦女,容易心煩發怒,兩脅作脹,經常伴有頭痛,脈偏弦,苔膩則屬肝氣鬱結的類型。
●老年人則見腎虛所導致的眩暈,常見腰酸膝軟,夜尿多,足跟疼痛,疲倦乏力等症狀。
●失血、產後、貧血等病人,常見眩暈、眼花、面色蒼白、疲倦乏力、肢體無力等症狀則歸納為血虛眩暈之範疇。
●在《丹溪心法》中提到"無痰不作眩",這類病人常見容易痰多,噁心嘔吐,腹脹,肢體倦怠,疲憊時頭暈發生的情形加重,於是歸屬為痰濁產生的頭暈。
因為產生的原因不同,自然治療的方式亦有所不同,如肝陽上亢的患者則添加一些平肝潛陽的藥物例如牡蠣、天麻、鉤籐之類;肝氣鬱結、情緒不暢的患者,應該以疏肝解鬱調暢氣機的方式去治療,如柴胡、枳實、合歡皮、甚至是玫瑰花亦可少許添加;老年人常見的腎虛型,則以補腎養陰的方式治療,常見的藥材有女貞子、旱蓮草、熟地等。
血虛的患者則應該以調血養肝的方式,協助提升血紅素含氧量、血鐵含量,自然可以改善病症,常用的藥材有阿膠、當歸、仙鶴草等;痰濁頭暈患者,則應該添加化痰降濁的藥物,例如半夏、天麻、茯苓、澤瀉等中藥材。因此針對不同患者使用的中藥材很多元,適當的添加可獲得明顯的改善。
【自我調理防眩暈】
簡單的生活保健可以預防眩暈的情形發生,但若反覆有眩暈的症狀,則應該求助於醫師,找出原因加以診斷治療,尋找專業醫師的建議,以方便及早治療及早獲得緩解。
◎自我調理
眩暈若為急性發作則應該臥床休息,盡量不要突然改變姿勢;若平躺要起身時,請先坐於床緣10到15分鐘,如無不適時再起身下床。若站立時感到頭暈、眩暈厲害,請先蹲下或躺下,以預防跌倒。
◎飲食調理
天麻豆腐湯:天麻10克,豆腐適量,天麻切片,加水煮湯,去渣取汁,入豆腐煮熟,調味即可,特別針對於肝陽上亢引起的頭暈患者。
◎"內關"穴道按摩
內關穴位於腕橫紋上二寸,在頭暈發作時可以按壓,配合屈伸腕關節使產生酸麻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