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到底能否成為一種全球貨幣?首先來看孟代爾的說法。對於人民幣的國際化問題,孟代爾表示,當前世界上最大的國際貨幣是美元,第二則是歐元,接下來就是日元;由於亞洲受到美元和歐元匯率變化的影響不大,人民幣正在亞洲成為一種越來越重要的兌換貨幣。基於這種判斷,孟代爾認為,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重要性越來越顯現,相信兩年之後人民幣就會取代日元,成為世界第三大國際貨幣。當然,孟代爾也表示,人民幣在短期內難以取代美元的主導地位。孟代爾還預測,在未來兩三年之內,國際貨幣體系將會發生較大的變化。美國商業週刊的文章也承認,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成長,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以及美歐金融體系聲譽的敗壞,國際上對中國人民幣的未來角色頗多討論和期許,而中國政府也對人民幣採取了一些新的舉措,致使人民幣成為一種全球貨幣有呼之欲出之勢。儘管如此,美國商業週刊文章認為,在未來十年之內,人民幣有機會發展成亞太區域性貨幣的前景,但仍然無法成為一種全球貨幣,更不具備挑戰美元霸主地位的條件。
美國商業週刊的文章首先指出,經濟學家一致認為,支撐一種貨幣的國際化有三個支柱:第一是貨幣國的經濟規模和貿易數額,第二是貨幣國資本市場的廣度、深度和流動性,第三是該種貨幣本身的穩定性與可兌換性。商業週刊的文章接著分析說,現在中國已具有滿足以上三個支柱的一些條件,如中國經濟的大幅增長,已經超過德國成為當今世界的第三大經濟體。但是,該週刊文章又指出,國內生產總值龐大並不意味著國家富裕或者經濟健康,儘管中國在經濟規模上已居世界第三,但個人平均收入水平卻遠遠地落在其他主要經濟體的後面;而且中國的經濟還存在諸多的風險和問題,任何一個問題都可能令中國的經濟踩上急剎車,同時也會把人民幣推到一個動盪的道路上。此外,中國的資本市場仍處於初始發展階段,中國同國際資本市場的交流,以及向世界的開放程度也非常有限。例如,儘管人民幣從一九九四年起就在貿易結算和外國投資等方面可以兌換了,但時至今日人民幣在很大程度上仍無法進行全面的交易兌換。美國商業週刊的文章還引用中國證監會二零零八年出版的發展戰略報告稱,中國大約還需要十年的時間,才能建立起發育良好的資本市場。
根據以上的分析和判斷,美國商業週刊的文章表示,雖然人民幣在國際金融危機中的動盪不大,但它仍然缺乏成為全球貨幣的最重要先決條件,由於中國資本市場的成熟至少還需要十年的時間,因此人民幣的完全國際化,即成為一種全球性貨幣,是不可能在二零二零年之前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