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非同尋常的貸款增長已經開始讓人們擔心有可能會再度爆發90年代時的那種不良貸款危機。第一季度新增貸款6,700億美元,在短短的3個月裡貸款總額就增長了15%,許多評論家都猜測這些錢到底流向了哪裡。但很少有人思考這對中國的總體經濟改革進程會有什麼影響。一句話:影響很大。
要瞭解影響的原因和方式,首先應先看一看中國目前的增長模式。過去30年裡,決策者一貫鼓勵高儲蓄和高投資。其結果是生產能力遠遠超出了中國消費者的消費意願或能力。因此,中國只能依賴出口,尤其是對美國的出口來吸收過剩的產能──尤其是在過去的十年裡,美國消費者也很樂意這樣做。但對美國消費能力的疑慮表明,中國目前需要進行的一項最重要的改革就是通過擴大內需降低對美國消費者的依賴。
現在的問題是,政府指導或補貼的銀行貸款往往都支持了產能的建設。上世紀90年代時就是這種情況。中國的銀行主要作為政府的政策部門行事,它們將貸款投入到了經濟效益低下的項目中。幾乎無法避免的後果是不良貸款急劇增加到足以威脅中國銀行體系生存能力的水平。可信度較高的估計認為,不良貸款的損失佔到了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40%至50%以上。
回過頭來看,決策者當時採取的對策破壞了消費的增長。從上世紀90年代末到過去十年的大部分時間裏,為了改善銀行的資產狀況,銀行監管機構主要採取了兩項措施,一是使用政府資源向銀行注入資金,二是將存款利率設定到大大低於貸款利率的水平。為了確保銀行的高利潤,存貸款之間的息差超過了市場自行決定時應有的水平。
這從兩個方面打擊了消費。顯然,通過將大量納稅人的資源用於支付預期損失,監管部門從中國的收入中拿走了本可以進行消費的大部分資金。影響更大的政策是:壓低企業貸款利率,以減緩不良貸款的增速,和為了保證銀行的盈利能力而將存款利率壓得更低。實際上,中國的儲戶被迫接受低得可憐的儲蓄回報率,以幫助銀行憑藉高息差獲得的利潤獲得資金。
在美國,降低利率會鼓勵人們今天消費,不再為明天而儲蓄。但在中國,大多數儲蓄都是銀行存款,儲蓄收益是家庭總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降低存款利率會增加儲蓄率。由於這些以及其他政策限制了消費,增加了儲蓄,其他政策──如以極低的利率向資本密集型製造業大規模發放貸款的政策──迫使國內生產快速增長。這加劇了產能過剩的問題,只有國內消費才可以解決。
同 90年代相比,現在的不同之處在於,美國消費者這次不會再幫著消化過剩的產能了。隨著美國家庭修復負債過高的局面,很明顯美國貿易逆差居高不下且不斷擴大的日子已經成為過去時了。為了讓產能過剩的經濟重新平衡,並保持經濟的繼續增長,中國國內消費的增長速度需要多年遠遠超過國內的生產水平。
這就是目前的刺激政策為何如此危險的原因。雖然銀行貸款的激增可能暫時緩解全球收縮對中國經濟和就業的影響,但它很可能會帶來不良貸款再次大幅增加。如果發生這種情況,在短期內中國將被迫再次修復和重建銀行資產負債表,要麼是向銀行直接注資,要麼是強迫儲戶補貼銀行,最有可能的情況是這二者的結合。
這些政策將以與過去同樣的方式限制今後國內消費的增長,產生的不良貸款數額越高,對消費增長的抑製作用就越大。隨著中國無法依靠美國填補中國自身消費與生產間的鴻溝,中國將面臨GDP增長受到國內消費增長嚴格限制的困境。
在這種情況下,任何限制未來中國消費增長的措施都必然會限制中國經濟的增長。新增貸款的爆炸式增長就可能會如此。為了換取暫時的反彈而鼓勵新一輪大規模資本的不當配置,中國可能會讓自己陷入多年的低速經濟增長。
来源:東方財富網博客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