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型青花龍紋大瓶
龍泉青釉有蓋執壺
大英博物館設有近百個展廳,囊括全世界各個地區的文化。中國古代文化物證就靜靜地呆在33號展廳,其面積與古埃及、希臘等最大面積的展廳平起平坐;它不以慣常的分類方法展出,而是按年代排列,讓各國觀眾在中國古代文化物證中徜徉,縱向推進,橫向比較,給好學者以提示,給好奇者以學養。
大維德基金會
喜歡中國陶瓷收藏的人不應該不知道大維德基金會。裴西瓦樂•大維德先生在18歲就開始了中國陶瓷探索之旅。在長達30年的時間裏,大維德先生共收藏了1700多件優質的中國陶瓷,平均每週超過一件。大維德先生的收藏個個精美絕倫,這批中國陶瓷名品給他帶來過多少快樂,想必只有他自己知道。
至正型元青花龍紋大瓶
大維德基金會收藏的中國瓷器最有名的莫過於至正十一年 (1351) 青花龍紋大瓶了。這大瓶的名氣在青花瓷中可以說天下第一,什麼原因支撐這個說法呢?
首先是它有確切紀年,直接書寫在瓶頸上,一絲不苟,說得清清楚楚。加之內容豐富,繪製精良,難有與之比肩者。
第二,此瓶成對,器型複雜,形體又大;九層紋飾(耳飾算一層) ,幾乎囊括元青花繪畫內容的全部(就差人物未畫),後凡是層次多,繪製內容相彷彿的元青花,都被統稱為"至正型" ,可見此瓶的影響力。
其三,元青花作為研究結果,不過幾十年的事情,民國時期的收藏家與學者還不知有元青花存在呢!上世紀80年代,由於國際上的拍賣,元青花形成高價,因此名聲大噪,以至於能親眼看見這對大瓶都是幸運。
磁州窯馬戲枕
磁州窯馬戲枕上畫了一隻憨態可掬的狗熊,軀體前傾,前爪持一棍狀物,用途不明,脖下系一粗繩,拴在一矮木樁上。工匠沒去描繪馬戲表演時場景,而是抓住狗熊幕後休息的瞬間,以一斑可見全豹的手法,反映了宋代百姓豐富的生活。熊枕誕生,一表明宋代生活富足,人民安居樂業;二反映傳統文化中的內涵,僅畫一小景,就反映了大千社會。
景泰藍龍紋大蓋罐
此宣德大罐用彩強烈,尤其使用了景泰藍罕用的黑彩,觀之有厚重之感;其紅彩色重,較一般紅色深沉,配上大面積黃彩,讓景泰藍的藍色基調反而不甚顯現。龍紋凶猛,五爪如風車旋轉,雙目圓睜,張口露齒,一副大明宣德之氣勢。尤為重要的是口沿處有"大明宣德年制"和"御用監造"兩處內外重複款識,罐內又重複鐫刻一遍,表明瞭此罐為宣德皇帝獨享,可見當年皇帝也是酷愛此物。
《女史箴圖》
西晉惠帝司馬衷是個有名的弱智皇帝,他聽說百姓沒有飯吃,餓死了許多人,便好奇地發問: "為什麼不吃肉糜?"成為千古笑談。按說司馬衷之父武帝司馬炎有26個兒子,不能算少,為何單單挑選了這個弱智呢?原因簡單,弱智皇帝為原配楊皇后所生,儘管排行老二,但老大夭折,歷史重任就責無旁貸地落在了他肩上。司馬衷的原配賈氏生性凶悍,又矮又醜,卻手腕高超,壞事做絕,成為"八王之亂"禍首。兩朝重臣張華看在眼中,急在心裏,寫下歷史名篇《女史箴》,集歷代先賢聖女事跡,用以勸誡警示,一時被奉為"苦心陳箴,莊言警世"的名篇,流傳很廣。後來,東晉畫家顧愷之根據此文分段配圖,後世稱之《女史箴圖》。
敦煌文物與斯坦因
走進庫房觀賞這批國寶前,陪同我們參觀的大英博物館工作人員羅列出諸多規定。首先不許攝影,怕光線傷害絲質繪畫;再有就是禁止動手,只許動眼觀看。實際上我們一進入庫房連說話都變得十分小心。我在對敦煌佛教繪畫肅然起敬的同時,發現幾幅最漂亮的繪畫邊緣上貼有卡通形象的小獅子,大惑不解,問大英博物館的同行,才知這是一個重要標識。這個標識只在非常時期起作用,一旦走水(失火),消防人員首先搶救貼有小獅子的藏品,以便最大程度地減少損失。西方人的思維就是與東方人的思維不同,考慮週全,瞻前顧後。我看著卡通小獅子想,這算遺囑吧,減少不必要的身後麻煩。誰也不願意發生問題,更不願問題發生後帶來一系列更大的問題。大英博物館中國館陳設思路奇特,與眾不同,它不按常規分類,而是將同時期文物同時展出,加強橫向比較。這正是我們的博物館所欠缺的。陶瓷的演變之路由陶向瓷,由單一向豐富;玉器的演變之路由神向禮向德,神玉禮玉德玉就是中國玉文化前行之路,清晰可辨;但同為國人創造的文明,它們之間有什麼關聯呢?把商周古玉擺放在青銅器旁邊,就可以看出兩者處在同一時期相互的影響。我們沒權力說是玉器文化影響了青銅文化,也不能說青銅文化影響了玉器文化,處在同一水平線上的中國先民,看見的是同一文明的曙光, 聽到的是同一時期的清音,那麼所要表達的應是同一種情感,同一種思緒。250年來,大英博物館數次改建擴建,最終成了今天的模樣,成為世界上屈指可數的超一流博物館。中國文物自豪地佔其最重要的一席, 向全世界炫耀那久遠文明的絢爛。我走出中國館的時候驀然回首, 望見所有的中國文物都放射出智慧之光,讓人熱淚盈眶。難得一見的航拍畫面,展現了利比亞偏遠的費讚地區的風貌,在那茫茫沙海之中,遠古時代的社會曾隨著雨水的來去而興亡。
攝影: 羅爾夫•馬里奧特 Rolf Marriott
供圖: 大英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