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走出廟來拜謝玄女娘娘;則見香案上一聲響亮,打一看時,有一卷文書在上。宋江才展開看了,認得是個天書;又寫著三十六個姓名,又題著四句道,詩曰:"破國因山木,刀兵用水工。一朝充將領,海內聳威風。[1]
在此之前,宋江壓根就沒有落草為寇、帶兵起義的想法,而此刻在"天書"的啟發與鼓舞下,宋江與他的兄弟們團結起來,共同起義,領導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民 運動。這裡的玄女娘娘並未真的出現,只是通過暗地裡授天書傳達天帝的意思,宋江得到"天書"似乎是冥冥之中早就注定了的事。
而《水滸傳》中的玄女是有意識的保護宋江的,當官兵向他所藏的地方查看時,忽然有"火煙衝下黑塵";接著,神櫥裡"捲起一陣惡風,將那火把都吹滅了,黑 騰騰罩了廟宇,對面不見"。後來,又"捲起一陣怪風,吹的飛沙走石,滾將下來"。這表明,《水滸傳》中的玄女是有意識地、主動地保護宋江的。而且《水滸 傳》第42回中還有一段對玄女外貌的描寫:
頭綰九龍飛鳳髻,身穿金女絳綃衣,藍田玉帶曳長裾,白玉圭璋擎彩袖。臉如蓮萼,天然眉目映雲環;唇似櫻桃,自在規模端雪體。猶如王母宴蟠桃,卻似嫦娥居月殿。正大仙容描不就,威嚴形象畫難成。
這裡的玄女年輕、美麗、華貴,已經從神秘而又神聖的神壇上走了下來,走入人間,帶有很強的世俗化傾向,宛如帝王后妃。更重要的是,她所支持的不是正統人 物,而是與正統王朝相對抗的民間"強賊",雖然是指導其"改邪歸正"。另外,玄女被描繪成"臉如蓮萼"、"唇似櫻桃",坐在九龍椅上的"妙面娘娘",這是 前所未有的形象。 在此前後的小說中,玄女的形象頻繁出現。如:漢•劉向(疑是托名)的《列仙傳》,晉•葛洪的《神仙傳》,唐•杜光庭的《墉城集仙錄》,宋•李肪的《太平廣 記》(卷五十六西王母條,補卷第二十《赤松觀丹》),宋•洪邁的《夷堅志》,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明•馮夢龍的《平妖傳》,清•呂熊的《女仙外 傳》,清•袁枚的《子不語》等等,茲不贅述。
這些小說中的玄女形象往往非常相似,卻又形態各異。那麼,這些千奇百態、又有很多共性的玄女形象到底從何而來?完全是作者自己創造的嗎?本文就欲探究玄女的由來。
九天玄女簡稱玄女,俗稱九天玄女娘娘。原為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女神,有關其起源的說法,主要有"玄鳥說"、"女魃說"、"天神說"、"上古女神崇拜說"等。大都是出於玄女助黃帝打敗蚩尤的傳說,最早見於記載的是《山海經•北大荒經》:
有人衣青衣,名曰黃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蓄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魃不 得復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後置之赤水以北。叔均乃為田祖。魃時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決通溝瀆。[2]
由於女魃被稱為 "天女",與玄女同為女神,女魃所衣青衣之"青"(黑色)又與玄女之"玄"(黑而有赤色)相似;以及更為重要的是:女魃與玄女都被認為是幫助黃帝戰勝蚩尤 的女神,於是很容易產生玄女即女魃所衍變的聯想。她在這場戰爭中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其本領應在風伯、雨師之上,但她卻不受歡迎,處處受到人們的驅趕。
漢代的緯書《龍魚河圖》載:
黃帝攝政時,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並獸身人語,銅頭鐵額,食砂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誅殺無道,不仁慈。萬民欲令黃帝行天子事,黃帝仁義,不能禁止蚩尤,遂不敵。黃帝仰天而嘆。天遣玄女下授黃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3]
此處玄女乃上天之神,雖未具體說明是否人形,但從整段文字看,若非人形,當有特別說明,如對蚩尤兄弟之 "獸身人語",便專門予以描述。由此可知,玄女應為"人首人形"之神,與玄鳥之"鳥形"無任何關係。.此後又有多種文獻資料,都引用了《龍魚河圖》中的這 一材料,如:
帝伐蚩尤,乃睡夢西王母,遣道人,被玄狐之裘,以符授之曰:"太乙在前,天乙備後,河出符信,戰則克矣。"黃帝寤,......立壇祭以太牢,有玄龜銜符出水中,置壇中而去。黃帝再拜稽首受符,視之,乃夢所得符也。廣三寸,袤一尺。於是黃帝佩之以征,即日禽蚩尤。[4]
如果我們把以上記載中的女魃和玄女進行比較,我們發現:玄女和女魃在戰爭中都發揮了作用,但不同的是,玄女是受天帝之命傳授兵書而未親自參戰,而女魃則 直接參加了戰爭;玄女是黃帝的師父,地位無比尊貴,如記載中寫道"天遣玄女下授黃帝兵信神符"、"黃帝再拜稽首受符"等語言可以看出玄女是"下授"黃帝兵 符,而黃帝是"再拜稽首受符" ,黃帝對她是非常尊敬的;此外,戰爭有明顯的正邪雙方,黃帝是人民心目中仁慈善良的君主,帶有明顯的儒家理想主義色彩,如記載中道"萬民欲令黃帝行天子 事,黃帝仁義"、" 黃帝仰天而嘆"等。
《舊唐書•經籍志》兵家類著錄《黃帝問玄女戰法》三卷,可能出於南北朝。其中有云:
黃帝與蚩尤九戰九不勝。黃帝歸於太山。三日三夜,天霧冥。有一婦人,人首鳥形,黃帝稽首再拜,伏不敢起。婦人曰:"吾玄女也,子欲何問?"黃帝曰:"小子欲萬戰萬勝,萬隱萬匿,首當從何起?"遂得戰法焉。[5]
當代神話學家袁珂據此推斷:"這個‘人首鳥形'的玄女,當即《詩•玄鳥》‘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的‘玄鳥'的化身。玄鳥神話羼入了黃帝戰蚩尤神話,就成 了玄女來幫助黃帝制伏蚩尤的神話了。"[6]大概玄鳥與玄女都有"玄"字,玄鳥之"鳥"與玄女之"人首鳥形"有相似之處,由此得出以上結論。而 郭沫若 先生在解釋玄鳥之 "玄"字時,則強調"玄"是"神玄之意"。[7]古籍中以"玄"表示神玄者甚多,如《老子》中的"玄之又玄"、"玄覽"、"玄牝"等。玄女之"玄"亦為此 義,但這並不能證明其與玄鳥之"玄"有什麼必然聯繫。至於"人首鳥形",古文獻中時有記載,如《山海經•西山經》所載的"有鳥焉,其狀如雄雞而人面"; "有鳥焉,其狀如梟,人面而一足"等。但玄鳥在古文獻中被釋為燕子或鳳凰,又為殷商之祖,[8]卻未見有"人首鳥形"之描述。玄鳥沒有玄女所具備的"人 首"這一極為重要形體特徵,不能將二者等同看待。以上描述可以看出:玄女是一位帶有妖氣的神通廣大的神女,而在她面前,黃帝則成了平凡普通的男子,自稱 "小子"、行為是"伏不敢起"。
唐末杜光庭的《墉城集仙錄》記載的道教仙女中也有關於九天玄女的記載:
九天玄女者,黃帝之師,聖母 元 君弟子也......帝用憂憤,齋於太山之下,王母遣使披玄狐之裘,以符授帝曰:"精思告天,必有太上之應。"居數日,大霧冥冥,晝晦。玄女降焉。乘丹鳳,御景 雲,服九色彩翠之衣,集於帝前。帝再拜受命。玄女曰:"吾以太上之教,有疑可問也。"帝稽首曰:"蚩尤暴橫,毒害蒸黎,四海嗷嗷,莫保性命。欲萬戰萬勝之 術,與人除害,可乎?"玄女即授帝六甲六壬兵信之符。 [9]
此處的玄女已成為標準的仙女打扮,彷彿一位雍容華貴的貴婦,沒有絲毫妖氣,這一變化,為她成為民間傳說和信仰中的女仙打下基礎。到了宋代,她不光成了 黃帝的 老師,而且她的老師成為道教神仙地位最高的女仙。此後玄女進入小說領域,本文開頭已有說明,茲不贅述。
對於玄女,還有另一種說法,值得 我們注意。在目前所見到的最早的有關玄女的漢代文獻中,除了指導幫助黃帝戰勝蚩尤之外,玄女還是一位很有影響的傳授房中術的女神。房中術文獻中的 "玄牝,"玄門"等術語皆與玄女有密切關係。玄牝、玄門,語出《老子》第六章:"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晉代 葛洪《抱扑子內篇》稱:"玄者,自然之始祖,而萬殊之大宗也。"其實,道教歷史上曾有兩位玄女,一位是常與素女並稱、講房中術的玄女。葛洪《抱樸子內篇• 極言》云:黃帝"論道養則資玄、素二女"。[10]《雲笈七簽》卷一百《軒轅本紀》云:"玄女教帝三官秘略五音權謀陰陽之術。玄女傳《陰符經》三百言,帝 觀之,十旬討伏蚩尤。"這裡當為戰爭女神;其書又云:"黃帝‘於玄女、素女受房中之術'",[11]此處當為傳授房中術的玄女之所為。有學者指出:《老 子》論"道",重點是天地萬物的生化。為了說明這個"道",其以一個至大無外、其深無底的生殖器即"玄牝"為喻,說一切"實有"都是從這個"虛空"產 生。[12]如果說,"玄牝"等語匯在《老子》中是一種比喻,那麼在有關房中術文獻中則為實指:
容成公者,自稱黃帝師,見於周穆王。能善補導之事,取精於玄牝。其要穀神不死、守生養氣者也,發白而黑,齒落更生 ......玄牝之門,庶幾可求。(《列仙傳》捲上《容成公》)
在1973年出土的馬王堆漢墓房中術書《合陰陽》中有:"入玄門,御交筋,上欱精神,乃能久視而與天地牟存。交筋者,玄門中交脈也"[13]等句。此 外,《洞玄子》中的"玄圃"、《素女妙論》中的"玄珠"等,亦皆為同類語匯。不少學者認為,玄牝、玄門、玄圃和玄珠都是女性生殖器的代稱。[14]
由此,我們似可以認為,玄女的"玄"與房中術語匯"玄牝"等的"玄"當為同一含義,皆深遠神玄之義,而牝又為女性所特有,與玄女之"女"暗合。所以,玄 女很可能來自"玄牝"之類遠古的女性生殖崇拜。有學者指出,隱名為"玄素""容成"等的房中術是由殷周巫史之學演化而來,最早可追溯至先民的生殖神崇 拜。[15]也有學者認為,講房中術的玄女也許就是中國上古時代的女法師(巫)。[16]
總之,有關玄女來歷的說法主要的應當有三種:在古書記載黃帝戰勝蚩尤的故事中,玄女是一位幫助黃帝戰勝蚩尤的戰爭女神;在道家諸仙中,她是傳授房中術的 玄女與素女的合稱或並稱;在古代通俗小說中,玄女已衍變為決定主人翁前程和扭轉乾坤的命運、佑護之神。另外,在民間祭祀之中,玄女又成為很有靈光的送子娘 娘甚至香燭業的行業神,如在北京朝陽區小寺村有座著名的九天玄女娘娘廟,這裡的九天娘娘已徹頭徹尾地成了送子娘娘神了。過去此廟香火極盛,廟的規模也很可 觀,共有七座大殿,正殿供有各種送子娘娘凡九位,殿內還有描繪玄女娘娘升天故事的《升仙傳》壁畫。前殿殿前還有一座娛神唱戲的戲臺。當地有不少玄女娘娘 "顯靈"、"應驗"的傳說故事。[17]
-------------
註釋:
[1]《宋元平話集•宣和遺事》丁錫根點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304頁。
[2]《論中國古典小說的藝術》,宗寧一、魯德才編。南開大學出版社,第35頁。
[3][明]孫瑴:《古微書》卷三十四,《緯書集成》,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編輯影印,第372∼373頁。
[4]《重修〈緯書集成〉》卷六,第89-91頁。日本德明出版社,昭和53年。
[5][清]嚴可均校輯:《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上古三代文》卷十六。中華書局1958年第1版,1965年第2次印刷,第一冊,第一一四頁。《太平御覽》卷十五引為《黃帝玄女戰法》,"天霧冥"作"霧冥",無"萬隱萬匿,首當從何起"。
[6]袁珂:《中國神話通論》,巴蜀書社,1993年,第139頁。
[7]《郭沫若全集•歷史編》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329頁。
[8]袁珂:《中國神話傳說辭典》,第137頁。
[9]張君房:《雲笈七簽》,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2。
[10]《抱樸子內篇校釋》(增訂本)第241頁,中華書局,1985年。
[11] 《道藏》第 22冊683頁 。 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聯合出版,1988年。
[12] 李零:《中國方術考》,人民中國出版社,1993 年,第400頁。
[13] 引自李零主編:《中國方術概觀•房中卷》,人民中國出版社, 1993 年,第 37 頁。
[14] 參見蕭兵、葉舒憲:《老子的文化解讀--性與神話學之研究》下篇第一章第三節《神秘之穴 -- 玄牝》,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以及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1290頁。
[15] 胡孚琛:《魏晉神仙道教--抱扑子研究》,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版,1991年第3次印刷,第298頁。
[16] [荷蘭] 高羅佩:《秘戲圖考》中譯本,廣東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23∼24頁。
[17] 薊午子:《漫話神鬼世界》,北方文藝出版社,1990年,第7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