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及利亞和波札那的代表在星期四(10月22日)南非開普敦的一次研討會上提出批評,說非洲工人從中國投資商那裡得到的是低工資和簡陋的生活設施。
幾內亞說該協議將幫助該國脫貧
非洲聯盟的貿易官員同一天也表示,雖然中國的巨額投資幫助了非洲經濟發展,但北京對非洲國家的人權卻似乎並不重視。
西非國家幾內亞上星期與中國和安哥拉簽署了70億美元的礦業石油協議。目前統治幾內亞的是2008年底靠政變上臺的軍政府。
中國近年來在非洲的巨額投資和密切外交,被西方認為是在打造"21世紀帝國"。
英國布魯奈爾大學的劉芍佳博士在接受BBC中文網採訪時認為,這種現象完全有可能存在。
中國大陸目前形成了一種剝削文化,最初是由海外投資者引進,然後得到政府的縱容,以剝削的方式來賺取利潤。
劉芍佳認為,這種剝削文化很可能被一些企業帶到非洲,利用非洲國家的廉價人工,對他們進行剝削。
有些西方評論者把中國近年來對非洲的態度稱為"用金錢和文化征服非洲"。
非洲聯盟的貿易專家法賈納星期四在接受美聯社採訪時,雖然承認中國與幾內亞簽署的70億美元油礦協議能直接幫助幾內亞的經濟發展,但同時批評北京似乎不在乎接受投資的國家是否有一個好政府。
剛果的教訓
劉芍佳說,儘管中國政府不在乎接受投資國家的政府是怎麼產生的,但卻非常在乎那個政府的穩定性與可持續性。
作為投資者,中國最不願意看見的就是和它有貿易協議的政府變來變去。
但大多數非洲國家近年來引入西方的民主選舉制度,即使現政府是希望得到中國投資的,過幾年換屆選出的新政府卻可能會反對中國。
中國前些年在剛果吃過這樣的虧,當初和北京很友好的剛果政府把所有的銅礦開採權都給了中國,但跟中國不怎麼友好的新政府上臺後,雖然沒有直接收回開採權,但製造了許多障礙,使開採難度和費用都急劇增加。
劉芍佳說,由此可見,中國最在乎的就是接受投資國家的政府是否穩定。
利與弊
儘管有批評的聲音,但是中國對非洲國家的巨額投資的確給當地帶來了就業機會,也改善了經濟環境。
一些分析人士甚至說,中國對非洲的"入侵",使非洲國家在經濟方面"受益匪淺"。
但是劉芍佳認為,中國投資非洲的正面影響可能被一些方面的副作用所抵消。
他說,在工業化生產和採礦的過程中,由於中國企業為了節省成本,不考慮環境保護因素,破壞了當地的自然環境,污染了水和空氣。
奈及利亞現在就表示強烈不滿,說中國企業到奈及利亞採礦、經商和開工廠時,忽視保護環境。
由此可見,正面的作用和副作用相互抵消,導致中國在非洲的投資缺乏可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