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歷在青少年時代,學儒於陳瑚,學詩於錢謙益,學畫於王監、王時敏,學琴於陳岷,奠定了深厚的中國文化素養和藝術造詣。當時正逢"天崩地解"的明清易代之 際,具有民族氣節的漢族士大夫,或起兵抗清,或隱遁山林,或逃於禪,或逃於畫。漁山自幼孤貧,"以畫之可取潤以奉母也,尤致力於丹青。"亦喜與佛道方外之人往還。四十四歲以後逐漸專注於天主教。康熙十九年至二十二年(1680-1683),到澳門三巴靜院學道,入耶穌會,為修士。返江南後,於二十七 年(1688)晉升司鐸。此後往來上海、嘉定一帶,傳教達三十年。
中國繪畫史將吳漁山與王時敏、王監、王翚、王原祁和惲壽平合稱"四〈王吳惲",或"清初六家"。其畫遠師宋元,近師二王,兼師造化,而自成面目,具有渾厚 蒼鬱的山林氣。其人品尤高,自謂"古人能文不求薦舉,善畫不求知賞。曰:‘文以達吾心,畫以適吾意。'草衣藿食,不肯向人。蓋王公貴戚,無能招使,知其不可榮辱也。"絕不以畫藝作為阿好權貴、獵取名利的工具。
【名稱】清 吳歷 《興福庵感舊圖》
【簡介】絹本,設色,縱36.3cm,橫85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興福庵感舊圖》卷有自題長識:"吾友筆墨中,惟默公交最深。予常作客,不為話別,恐傷折柳。庚戌清和,游於燕薊,往往南傳方外書信,意甚殷殷。辛亥秋冬,將欲賦歸,意謂同此歲寒冰雪。而未及渡淮,聞默公已挂履峰頭,痛可言哉!自慚浪跡,有負同心,招魂作誄,未足抒寫生平。形於絹素,泚筆隕涕無已。"附題五律二首云:"卻到曇摩地,激盈難解空。雪庭松影在,草沼墨痕融。幾樹春殘碧,一燈門掩紅。平生詩畫癖,多被誤吟風。""魚雁幾霄隔,賦歸遲悔深。自憐南北客,未盡死生心。痴蝶還疑夢,飢鳥獨守林。雲看無限意,何事即浮沉?"
来源:新三才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