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過去的九項協議,到這次原規劃簽署的四項協議,馬政府投下大量的宣傳預算,電子丶平面媒體鋪天蓋地,製作各式說帖,主要目標就是全面美化兩岸協議,而且是一面倒地只談優點,絕無壞處。
昨日江陳會上,我方終坦言,過去協議的落實,包括經濟要犯遣返丶三聚氰胺奶粉求償問題仍未解。問題是一一浮現,協議的落實與馬政府所稱的好處多多,落差甚大。自吹自擂愈來愈難,這次租稅協議當然不敢簽下去。
尤其,上週末政府高層明知兩岸租稅協議難以簽署,卻還浪擲納稅人的血汗錢,大打廣告,令人匪夷所思。
當王金平與吳敦義等透露租稅協議破局的原因,外界方知中國不僅推翻在福州預備性磋商的共識,根本不把兩岸制度性協商的機制放在眼裡,甚至還打算套用香港模式在臺灣上。
因為,中國就是看準馬政府就是想要急簽協議,談判姿態才愈來愈高,價碼也愈喊愈大,不斷測試我方底線。只要開了這個突破口,將來相關經濟性的協議,包括ECFA等,勢必會以香港為藍本,坐實一中化。
其實,不光兩岸租稅協議大有問題。昨日完成簽署的兩岸標準協議,隱含的為一中市場鋪路丶為特定產業量身訂做等爭議,馬政府解釋不清。農業檢驗與漁業勞務等協議,被認為是為將來中國農產品輸臺及陸勞開放作準備。
當過去的九項協議與馬政府宣傳大相逕庭,已使人民愈髮質疑,昨日所簽的三協議,也未能完全釋疑下,馬政府有何正當性與對岸繼續商簽丶並急推ECFA?協商也未展開,又憑什麽認定ECFA有利無弊?
兩岸談判的首要,應在凝聚臺灣社會的共識,再全力與對岸進行折衝,才能爭取最大利益。
但馬政府反其道而行,單方與中國協商,密室過程並排除國會監督與人民參與。未來ECFA牽涉利益範圍,更遠大於兩岸租稅協議;官方以往宣傳,也被證明謊言一場。兩岸租稅協議為前車之鑒,面對北京以ECFA為餌,將臺灣框進政治經濟牢籠,馬政府難道還要空口白話,把ECFA說上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