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明清時期各類硬木傢俱為代表的我國古代傢俱,上承宋元傢俱之精華,下啟現代傢俱之典雅,繼往開來,推陳出新,其選材之精良,設計之精妙,造型之精美,做工之精巧,歷來被人們視為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在我國工藝美術史及古代傢俱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在國際上更是享有極高的盛譽。
與眾多明清硬木傢俱一樣,清代紅木坐凳(又稱墩、杌)作為我國古代傢俱大家族中的一員,其首要的一個功能在於,它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個實用性陳設品。儘管傳世的清紅木坐凳流派不一,有宮廷和民間的中蘇式、寧式、廣式、海派之分,且式樣繁多,但它們共同的一個特點是高度適中,坐面寬綽光滑,氣勢雄偉華麗,與其它傢俱和諧地融為一體,從一個側面共同營造了富有獨特風韻的東方文化氛圍。
清紅木坐凳與現代傢俱最顯著的區別在於,它們既是實用的工藝品,又具有明確的社會功能,更能折射出時代的文化和藝術特徵。不管是選材、色澤、質感,還是具體的形態、裝飾、彫刻等,清紅木坐凳在各方面都凸現出我國古人對美的深刻理解和執著追求,完整地表現了當時設計者獨特的思想與氣質,尤其是它們所獨具的那種「富貴而不俗、華麗而不濫、端莊而不呆、厚重而不蠢」的特色,充分體現出清代宮廷皇室及民間普遍崇尚豪華氣派、瑰麗多姿的時代特徵和人文氣息,富有深厚的文化內涵。也正因為此,與明清其它硬木傢俱一樣,清紅木坐凳才廣為不同國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所欣賞,被公認為是人類文化中一項寶貴遺產而蜚聲中外。
紅木坐凳在材質上,多選用色澤深、質地密、紋理細的貴重木料,並充分利用木材的自然紋理,採用榫卯技術及彫刻、線角、卷渦、凹槽等藝術加工手段,因而具有天然質樸、渾厚典雅的藝術韻味。造型上,則變化無窮,以坐凳為例,能工巧匠們在其基本結構的基礎上,運用聰明才智,製作出了眾多的式樣和變體,如圓凳、方凳、四腳凳、梅花凳等等,不一而足,且其結構合理,層次分明,立體感強,令人不勝玩味。
清中葉以後,隨著東西方文化相互之間交流的不斷加強,因受到西方外來文化中雕塑、建築、宗教和工藝美術的影響,清紅木坐凳(包括其它種類的各式傢俱)的另一個重要特點表現為,大量追求以彫琢為主的工藝造型手法,善於運用雕、嵌、描、堆等多種表現手段;在裝飾材料方面,除傳統的影木、雲石、螺鈿外,還出現了嵌瓷、嵌象牙、嵌金屬、嵌玉石、填琺琅以及透雕、平面實雕、立體雕等彫刻技藝,從而形成了中西合一、獨樹一幟的高品位、高格調的神態韻律。
如今,傳世的清紅木坐凳中不乏上乘之作,即便在今天仍讓人嘆為觀止,並成為各國收藏愛好者競相追逐的收藏對象和投資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