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10-02-11 15:15:55作者:
馬來西亞過中國農曆年氣氛濃厚,除了遵循傳統的過年習俗,也結合當地的文化,過年必吃娘惹風味的「新年餅」,其中又以改良後摺成扇狀的中國蛋卷「粿加必」最受歡迎。
馬國美食作家林金城表示,中國廣東的蛋卷隨著南來的華人傳到南洋後,再經華人和馬來人聯姻的後裔,或馬國人稱的「娘惹」(Nyonya)改良後,成為今天馬國知名的「粿加必」(Kuih Kapit)。馬來文中,Kuih是糕點,而Kapit則是夾的意思。
他指出,18世紀時,華人和馬來人的後裔在社會地位較高也較富有,富裕的環境允許他們花時間研製出更精緻更美味的餅食,在農曆年時饋贈親友。
林金城表示,「粿加必」和中國蛋卷同樣是把調好的麵糊倒入形狀類式的鐵鉗中夾緊後放到爐火中烤,再趁熱將它摺成圓筒狀或扇狀;但兩者最大不同之處,是「粿加必」加入大量的椰漿,並把麵糊調得更細,因此做出來的餅很香且薄如蟬翼,一咬就碎,口感和厚食的中國蛋卷很不一樣。
「粿加必」之所以能夠從各種娘惹風味的新年餅中脫穎而出,成為最受歡迎的新年餅食,林金城認為,這是因與其他食物相比,「粿加必」不油膩、脆、香、甜,而且吃多了,喉嚨既不會幹澀,也不容易吃得飽有關。
新年餅的傳統能延續幾世紀傳承,他表示,這是因為做餅的習俗延續中國人在新年時全家一起做食物準備過年的傳統,而且相對於傳統中國過年時的食物較不易保存,味道也沒有香甜的娘惹餅容易討小孩子的歡心,所以大部分的華人家庭,才取新年餅舍傳統食物的製作。
「不要忘了,很多家裡烹煮一道食物,通常就是因為家裡的小孩喜歡吃。」林金城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