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美國NBC電視臺的晚間新聞中播出了一條消息。說是美國凱瑟家庭基金會(Kaiser Family Foundation)最近公布,通過對兩千名三年級到十二年級的學生最新研究發現,在美國八歲到十八歲的青少年平均每天有7小時38分鐘的時間,花在電子產品上面。這還不包括他們每天花1個半小時發簡訊和半個小時打手機電話的時間。
更有甚者,報告還說,越來越多的孩子現在使用電子產品時是雙管、甚至多管齊下。比如在上網的同時,還開著電視機、聽著MP3;或者打著電話、手裡卻玩著電子遊戲機。要是這樣算起來,他們每天花在單個電子產品上的時間累加竟然會有11個小時。
總之,研究人員說事實上除了上學和睡眠的時間以外,孩子們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了手機、電腦、電子遊戲、iPod、MP3、還有電視這些電子產品上面。
五年前,凱瑟家庭基金會曾經做過同樣的一個研究。當時的發現是孩子們每天平均要花6個小時的時間在電子產品上。研究結果發布的時候,研究人員曾經宣稱孩子們的電子時間已經達到了極限,因為他們的生活中不可能再有多餘的時間供他們玩電子產品了。
結果呢,在短短的五年裡,孩子們現在每天平均花費的電子時間便增加了90分鐘。這個發現用研究人員自己的話來說,是令他們瞠目結舌。
還有一個研究是幾年前發布的,其結果也頗引人注意。2007年,美國的北美市場研究公司發表了名為「兒童與消費者電子用品趨勢」的報告。報告說,首次使用電子消費品的兒童的平均年齡從2005年的8.1歲降低到了2007年的6.7歲,其中對電視和電腦的首次使用年齡更低,為4到5歲。
少年兒童已經成為最新電子產品的一個主要消費群體。電子產品使用的低齡化、長時間化、多重化的現象,頗令美國社會、特別是教育界和兒童發展學科的專業人員擔憂。
雖然凱瑟家庭基金會發現參加研究的大多數青少年學習成績都還不錯,但是在那些使用電子產品最頻繁、每天累計使用時間超過16小時的孩子們中間,有47%的人學習成績都勉強及格。相比之下,那些每天只花3個小時在電子產品上的孩子們中,只有23%會出現相似的學習成績。這個發現足以引起家長和教師們的注意。
當然了,前面所談到的幾個研究其對象都是美國的青少年和兒童群體,類似的中國研究我還沒有查找到。但是如果我們仔細觀察一下,就可以發現美國研究中的這些趨勢在中國青少年、兒童群體中也已經很明顯了。
美國的研究把注意力主要放在一些高檔電子產品上,比如說電視、電腦、電子遊戲機、DVD播放機、MP3、iPod、還有行動電話等等。這些東西在中國的城市裡也相當普及,中小學生的使用率也很高。
所以我覺得中國的家長也應該對此有所儆醒了。因為我們知道過於依賴電子產品的生活方式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許多不可逆轉的負面影響,比如說身體的成長、又比如說認知能力的發展。
早在2002年,美國紐約大學的教授季李斯派(Gillespie)就發表報告說,兒童過度使用電腦和電子遊戲,會因為持久的不當體態而造成骨骼發育異常。長久的不當體態還會對成長中兒童的視覺、神經系統、以及身體其它方面的發展造成不良影響。
還有,2005年美國《兒科》雜誌有報告說,據估計美國6到19歲的青少年兒童中有大約12.5%、也就是5百20萬青少年,因為長期高音量使用MP3等電子播放器而造成的聽力減退。
除了對身體成長的不良影響以外,專家們還擔憂過度使用電子產品會影響孩子們的思維習慣。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羅伯茲教授說,對電子產品的過度依賴會使孩子們懶于思考。
的確,現在的網路信息如此豐富、移動電子產品如此便捷,人們有任何問題都可以輕易地找到答案而不需要做很多功課。如此一來,孩子們用腦的機會越來越少,他們的思維能力得不到足夠的挑戰與鍛練,大腦的功能當然會相應地減弱。
此外,過早地接觸虛擬世界,對孩子們的社會交往能力、以及區分現實與虛幻的能力也會產生負面的影響。
科學技術的發展、信息世界的擴張,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方便。但是電子產品就像一個雙刃劍,用得好了,它能夠為孩子們服務;用得不好了,孩子們卻會成為它的奴隸。二擇其一,我想擺在家長們面前的答案其實是挺明確的,您說不是嗎?
(文章只代表評論員個人的立場和觀點)
(根據錄音整理,未經作者審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