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圖片揭示6億年前小行星撞擊地球事件
據美國宇航局官網報導,據地質學家推斷,大約6億年前一顆巨大的小行星猛烈撞向地球,被撞擊區域就是如今的南澳大利亞,此次撞擊在地球上留下的一個傷疤就是亞克拉曼湖。2010年2月18日,美國宇航局「Terra」衛星上的中解析度成像光譜儀拍攝了一張亞克拉曼湖及周邊地區的照片。通過圖片可以依稀看出當初亞克拉曼撞擊結構。
亞克拉曼湖位於澳大利亞貧瘠的內陸地區,是一個較小、較淺的咸水湖。從這張真彩色圖片中可以看出,在大片的橙棕色土地上,有數片白色的鹽田,這些鹽田包括加爾迪內湖和埃弗拉德湖。在圖片中還標有兩個白色的虛線圈,這種虛線圈代表的是當初亞克拉曼撞擊結構可能的範圍。
亞克拉曼湖是一個複雜的隕石坑,它不同與我們通常所想像的簡單碗形結構。它的表面地形相當複雜,高低不平。地質學研究發現,經過數億年的侵蝕作用,原始亞克拉曼湖隕石坑表面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根據對現在的地形和由撞擊激起的殘留物的分析,科學家們發現撞擊事件在隕石坑的中心區域產生了一個隆起的環形結構,這個環形結構跨度約為40公里。而外環形圈的邊緣跨度約為85到90公里。被撞擊而激起岩石的整個區域跨度大約為150公里。
地質學家利用放射性定年法對由亞克拉曼撞擊所激起的岩石進行分析發現,這一事件大約發生於6億年前,這一地質時期就是人們通常所知道的埃迪卡拉紀。儘管當時地球的年齡已超過40億歲,但這一時期仍然早於生命形態留下大量化石記錄的年代。然而,在埃迪卡拉紀的岩層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化石,這些化石大都是最低等的動物。
在埃迪卡拉紀岩層中所發現的最低等動物化石的戲劇性變化恰好與亞克拉曼撞擊事件相吻合。儘管一些研究將這種化石變化與全球性的冰河作用聯繫在一起,但其他科學家卻認為亞克拉曼撞擊事件可能是導致當時地球上生命出現普遍紊亂現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