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經濟衰退中,中國經濟似乎一枝獨秀。二○○九年的國內生產總值與前年同期相比,增長百分之八點七,不僅大大高於發達國家,也超過所謂的金磚四國中的其它三國(巴西、印度、俄羅斯)。
信貸投資超過GDP
根據二月二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統計數據,在去年的GDP增長中,投資拉動了八個百分點,貢獻率達到百分之九十二點三。中國的統計數據,常常大有水份,並不可信,但在對中國經濟的分析中,又只有官方數據可以利用。從中國統計局的數據中,可以得知的信息是,如果沒有投資拉動,中國去年的GDP增長不到百分之一。
中國是典型的投資推動型經濟,投資與GDP的關係十分密切。政府控制經濟的手段也十分簡單。如果經濟過熱,就控制銀行信貸;如果經濟趨冷,就放鬆銀根。中國經濟高速增長三十年的歷史,也就是政府不斷擴大信貸的歷史。
從二○○七年下半年開始,中國政府為了應對全球金融危機,放鬆信貸管制,各大銀行信貸量急劇增加。二○○八年大陸GDP為三十萬六百億元,而當年各金融機構的信貸餘額是三十萬三千五百億元,也就是說,二○○八年大陸的信貸總量已經略超全年GDP的總量。到了二○○九年,信貸規模更加驚人,信貸餘額高達四十萬億元,比二○○八年增加九萬六千億元,而二○○九年的GDP只有三十三萬五千億元。換句話說,二○○九年的信貸總量已經大大超過GDP總量。該年新增的九萬六千億元貸款,佔當年GDP的百分之二十九。
數字有時是很枯燥的,但又是最能說明問題的。信貸量超過GDP總量的意思,簡單來說,就是全大陸無論是公司還是個人,一年中的借款總量超過了生產總量。環顧全球,有哪個國家的國民,可以如此瘋狂借款?中國人最喜歡批評美國,說美國人是靠借款過日子,但二○○八年美國的信貸是兩萬四千五百多億,只佔該年十四萬三千四百多億GDP的百分之十七。
信貸推高GDP
全球金融危機對於大陸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出口方面。由於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進口銳減,以出口為導向推動經濟發展的大陸經濟因此大受打擊。在此之前,中國政府對金融危機的危害並無準備,等到出口受到嚴重打擊後,才慌了手腳,放鬆信貸,拉抬GDP。由於大陸的經濟是以出口為導向的,一旦出口銳減,原有生產能力便大大過剩。在此種情形下,中國政府的最佳選擇,是將出口導向型經濟轉變為內向型經濟。中國有十三億人口,這個市場對任何國家來說都具有巨大吸引力。以前有個英國鞋帽商人曾說過,只要每個中國人買一頂帽子,他就發達了。可是,對於這樣一個外國人虎視眈眈的市場,中國政府自己卻視而不見,長期以來將注重點放在出口上,經濟增長主要靠出口帶動。其中的緣由,仔細想想便恍然大悟,原來中國的十三億人中,農民佔絕大多數,而中共建政六十年來,是以犧牲農民利益來維持政權的,農民沒有消費能力是中國經濟從出口向內銷轉型的最大障礙。而這個惡果卻是中共自己種下的。如今出口大滑坡,過剩的出口生產能力無法轉化為內銷,出口企業大量裁員,而中國又沒有健全的社會保障體系,失業人口一多,嚴重威脅社會穩定。而穩定壓倒一切是中共的唯一目標。在此背景下,中國政府便不顧一切,下令銀行大量貸款以拉抬GDP,提高就業率。過剩的生產能力非但沒有解決,在大量的投資推動下,更加過剩。巨量的流動資金,除了部分投向基礎建設外,通過各種渠道,以各種方式湧入房地產市場,出現大陸房價節節攀登的奇蹟。
掩蓋隱患種惡果
房地產業對大陸GDP增長的重要性,已超過實體經濟,所以有人稱房地產綁架了大陸經濟。
兩年前已有許多經濟學家指出大陸房價存在泡沫,而中國政府為了維持社會穩定,不是去擠壓泡沫,而是以一個更大的泡沫來阻止前一個泡沫的破裂,其因無他,就是中國承受不起泡沫破裂帶來的陣痛。一個健康的軀體,如果生了病,是可以通過手術恢復健康的,目前美國的經濟就是如此。前幾年美國的房地產出現泡沫,經濟體制便發揮去泡沫化的作用,各大貸款機構嚴格控制貸款規模,儘管政府一再催促銀行放寬,但銀行就是不聽,捂緊錢袋,讓泡沫破掉。雖然由此引發金融危機等一系列嚴重後果,失業率也從不足百分之五竄升至百分之十,但美國社會依然十分穩定。經過兩年多的去泡沫化過程,目前美國的房地產已恢復正常,在今後五年內,不會再現泡沫,經濟發展也會越來越健康。反觀大陸,為了維護社會穩定,不顧生產能力嚴重過剩、房地產市場虛胖的現實,政府一聲令下,各金融機構爭相貸款,資金氾濫成災,房地產泡沫越吹越大。政府只顧目前穩定,不管將來洪水滔天,飲鳩止渴,害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