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年間,王德盛立「甘願休妻改嫁文約」,上面竟有腳印
古人用的庚帖
古代婚禮
藉著「白色情人節」來臨,昨日蓉城又迎來新一波婚慶高潮。新人們向親友散發的鮮紅喜帖,雖然面積不大,但足以讓大家分享他們心中的甜蜜。那古人結婚時的「喜帖」又是什麼樣子呢?
上月底,四川檔案館館藏巴縣(現重慶)衙門檔案被列入《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昨日,該館首次面向社會公布巴縣檔案中涉及婚俗檔案的部分,其中不乏存世稀少的「庚帖」和「喜課」。雖歷經200多年歷史,這些只有方寸大小的清代「喜帖」卻講述著巴蜀人,乃至古代中國的婚慶習俗變遷。
省檔案館首次對外公布館藏清代婚俗檔案,清代民間結婚用的「庚帖」類似於現在的喜帖,結婚也要過六道程序
揭秘檔案背景
幾十年的努力 整理出11萬卷巴縣衙門檔案
昨日,打開省檔案館擺放檔案的庫房,清代衙門檔案佔據了整整一層樓的三分之一。擱置檔案的書架高高挺立,幾乎可及天花板。徘徊在書架間,瀏覽著盒子上標注的年代,這麼多檔案該從哪裡看起?
副研究館員陳翔介紹,巴縣衙門檔案剛被列入《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由於數量龐大,檔案從新中國成立後開始整理,經原西南博物院、川大歷史系、再到省檔案館幾代檔案人的努力,直到2000年初才整理完成。目前,省檔案館館藏的11萬餘卷巴縣衙門檔案中,涉及民俗的檔案達3000餘卷,保存了180多年的古人「結婚喜帖」更屬於文物類的珍品。
中華民族歷來都有「存史資政」的習慣,但由於舊時戰火頻繁,地方基層政府存世的檔案極為稀少。抗日戰爭期間,為躲避日機轟炸,巴縣檔案被緊急放置在重慶沙坪壩的一處破廟中。但由於缺乏保管、風吹日晒,不少檔案變成一堆堆難以分開的紙糊。更有部分檔案被乞丐取出燒燬,用作取暖。
涉及到打官司 婚俗檔案大多帶有悲劇色彩
雖然此次公布的清代「喜帖」喜慶味十足,但背後實際的婚姻生活卻並不美好。
在一張道光八年訂立的檔案上,顯示出一場短命的婚姻:婚書訂立還未滿一個月,巴縣新娘陳呂氏即將與其訂婚的邱家告到巴縣衙門。巴縣衙門隨即開堂審理,發現陳呂氏原來的丈夫陳永順不但沒死,而且正是前夫因家貧將她「圖財嫁賣」。立下婚書後,邱家準備將陳呂氏帶回原籍江西完婚時,陳呂氏擔心邱家會再次將她「販賣」,故而告上衙門。
陳翔說,目前館藏的巴縣衙門檔案中,婚俗檔案大部分都帶有悲劇色彩。這是因為這些檔案均為涉訟婚姻,相當於現在的打官司。「婚姻鬧到打官司的地步自然會有悲劇色彩。」陳翔說,我們不能單純根據這些檔案推斷封建社會裏的婚姻全是悲劇。
古人結婚手續
結婚6大步驟缺一不可
翻開一份份泛黃的檔案冊,清代民間結婚用的「庚帖」和「喜課」,依舊充滿了喜慶色彩。在省檔案館首次刊出的「庚帖」上,雖距今180餘年的歷史,但其上紅色猶存,圖案清晰可辨。
這張「庚帖」的右邊上部刻繪著正在行禮的一對新人,下面繪著5名觀禮嘉賓,翹首以盼。「庚帖」中間則用描金豎條方框,寫上男女雙方生辰八字。與其配對的另一張則寫有「天長地久」,一條長長的階梯上,新郎攜嬌妻沿梯而上。主婚人則立在梯級上端等待著婚禮的開始,整個庚帖中充滿了喜慶氣氛。
陳翔說,傳統婚姻儀式歷來講究「六禮」,清代「六禮」衍化為「請庚、探問、報期(請期)、行盤、妝奩、迎娶」六道程序。其中,需要落在紙上的,只有「請庚」和「報期」。這個婚帖便是一種「請庚」,即男家與女家,互相留下對方的生辰八字,請人測算是否相合後留下的憑證。而「請期」則是請人測算、挑選適宜舉行各項結婚儀式的吉日良辰和規矩、禁忌。其內容一般也要寫在紅紙上,並由男家告知女家,稱作「喜課」或「彩課」。「這個算得上當時的訂婚協議,看得出古人很看重緣分。」
離婚女方只能按腳印
有結婚當然也有離婚,在一份道光年間的離婚檔案上,一個名叫王德盛的男子立出了「甘願休妻改嫁「的文約,原因竟是「年荒」讓他窮得養不活老婆。文約上同時提到,兩人離婚屬「夫妻友好協商」。但道光四年,名叫蒲洪福的男子則是以妻子「不守婦道,不孝公婆,不敬夫主」為由離婚。
陳翔說,在中國古代,離婚一般都是男方提出的,而且分「休妻」和「出妻」之別。一般來說,休妻表明女方並無大的過錯,而「出妻」則是女方觸犯了「七出之條」,是有大過錯的。
奇怪的是,這兩份文約不但有當事人的手掌印,還有一個腳印。對此,陳翔推測,手印是男方的,腳印是女方的,因為古代男尊女卑。而且文約上有腳印必有手印,但有手印卻並不見得有腳印,這表明離婚由男方說了算,女方是否同意無關緊要。陳翔笑著說:「哪像現在,不少離婚都是由於女方看不慣男方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