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號稱不動產,但是動起來要人命,地震的時候是這樣,不地震的時候也這樣。
2010年的第一季度,全世界輿論的關注目光都聚焦在飛漲的中國房價上面,一天漲1000元的故事讓炒股票的人頭都抬不起來,承認自己是股民就和承認自己弱智沒什麼區別,當炒股的人都在談論炒房的時候,中國的股市成為棄嬰就是再正常不過的情況,所以即便道瓊斯沒完沒了地創新高,上證指數依然故我就是守著3000點上下徘徊,漲不成,跌不忍,而地產股更是在所謂的底部盤整了三個月有餘。
做股票的真的都是傻瓜嗎?
如果是,那麼為什麼房價漲個沒完沒了的時候,房地產股卻趴在地上連動都不動呢?
如果不是,又如何解釋房價和股價的矛盾呢?
其實做股票的人並不傻,至少沒有傻到真的以為世界上有只漲不跌的投資品種,經歷過6124點瘋狂和1664點絕望的中國股民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而中國樓市眼前的情景和當年中國股市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樓市的亢奮能亢得了一時,一定亢不了一世,不是中國的股民太聰明,而是炒樓太無知。
什麼叫晴雨表?
今天股價的表現就是明天房價的表現,這就叫晴雨表。晴雨表的作用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時間上的提前量,二是空間上的提前量。
2010年4月1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開始部署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政策措施,明確提出抑制不合理住房需求,實行更為嚴格的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對購買首套自住且建築面積在90平方米以上的貸款首付比例提升至30%,對第二套首付比例提升到50%且利率不低於基準的1.1倍,地方政府可根據實際在一定時期採取臨時措施,嚴格限制各種名目的炒房和投機性購房,同時加快研究制定合理引導個人住房消費、調節個人房產收益的稅收政策。如果說4月15日股市的反應,尤其是地產股的反應還是麻木不仁的話,那麼,隨著4月17日國務院暫停第三套房貸和對非本地居民信貸的通知的下發,多米諾骨牌的效應就開始了淋漓盡致的表現。4月19日,上證指數跳空低開34點,開盤價成為當天最高價,全天暴跌150點,指數跌破3000點,滬深兩市25家地產股跌停,龍頭萬科有效跌破前期整理平臺,直下8元關口。房價漲,股價不漲,房價還沒跌,股價已暴跌,用郭德綱的話講,這就叫上哪講理去?!
當然,股市的過度反應和股指期貨也有一定的關係。
4月15日和4月17日之間是4月16日,或許僅僅是偶然,在房地產兩個政策利空的中間這一天,迎來的正是中國股市具有歷史意義的股指期貨開張的日子,或許正因為是第一天,股指期貨的表現基本上波瀾不驚,盤面被現貨市場引導,套利空間頻現。但是這種情況在4月19日就發生了根本的變化,首先股指期貨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在盤面展現,正是2點以後股指期貨跳水引發的恐慌,上證指數和深綜指才會大幅破位,充分體現了1萬人套住1億人的功力,其次四份合約的套利空間消失,股指期貨的跌幅基本相當。4月20日的盤面再一次強化了這種態勢,同樣是在2點以後股指期貨的狂拉才直接導致上證指數探底回升,走出一個十字星。
房地產之所以在現在會被當成炒豆一樣炒,原因儘管複雜,但是根本的因素還在於中國居民的財富在改革開放三十年之後有了一個巨大的積累,這部分錢有保值增值的需要,國有資產尚且有這種需求,更何況私人資本?一場金融危機不但沒有降低人們的投資熱情,相反部分停工的私營企業的資本也加入了流動性過剩的大軍,這是不容迴避的現實,過剩的私人資本加上寬鬆的無節制的信貸,就好比洪水猛獸,進入哪個領域,哪個領域就起泡沫。房地產新政如果能擠出這部分投資需求固然是好事,但是流入樓市的資本會流向哪裡,也是政府不得不正視的問題。堵是一方面,疏也是一方面,即便在房地產行業內部,住宅地產和商業地產的政策恐怕也要有所區分,不宜一刀切,因為商業地產本來就是用於投資的,商住倒掛本身就說明真正該投資的沒有人投資,而不該投機的住宅卻被炒上了天,商業地產如果不能投資,又何來商業的繁榮,又何來消費的繁榮,又何來經濟的持續增長?
不知道政策的制定者考慮到這些資金的出路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