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5月3日報導)德語媒體廣泛報導了上海世博開幕式。《每日鏡報》注意到世博開幕式盛況的另一面:為了觀看焰火,數十萬人擁向外灘,但是他們很失望:
「無論他們如何努力,除了一些閃光之外,幾乎什麼都看不見。焰火是開幕式的一部分,直接在世博場地的對面舉行,但是被高樓大廈遮擋。普通人不能到那裡。世博周邊大片地區戒嚴,變成了高度保安地區。一個本應成為大眾的世博成了精選人士的盛會。」
「這次有250個國家和組織參加的世博是有史以來最大的世博,它的主要對象是中國觀眾。預計十月底之前來參觀的七千萬來客中,95%是中國人。北京奧運之後,中國政府舉辦大型國際活動幾乎已經嫻熟自如,中國以充滿力量的現代經濟大國的面貌再次出現在世人面前。在這經濟危機的年代,除了中國,哪一個國家能組織這樣頂級的表演?」
《法蘭克福匯報》發表署名評論文章說,上海世博表明,中國是「頂尖的國家,創造了新的世界記錄」:
「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喜歡這樣的記錄。與任何專制政權一樣,它的領導人推動這樣的追求,尤其在與民主國家進行制度比較時。體育和世博這樣的大型活動是這樣,經濟上也是這樣。西方世界不嫉妒中國獲得的地位,它一再指出的是為這些最高成績付出的昂貴代價,世博也是這樣。千萬名居民和數十家企業不得不遷走,馮正虎等批評世博的民權人士不能走出家門,抗議活動不允許舉行。」
「一味追求超級有損中國自己,急不可待的騰飛給資源、環境和健康造成了負擔。有人反對說,應該給中國以質量代替數量、達到國際標準的時間。中國的轉型確實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值得敬重。但我們應該看到,一些原先落後的國家,例如重視科學技術的韓國,就實現了面向未來的現代化。」
「同樣,認為中國現有的國家形式給中國帶來了繁榮、把三億人口帶出了貧困,這也是錯誤的論點,因為貧窮畢竟是這個政權自己造成的。而在此期間,日本等民主國家已建成了福利、法治和公民參與的社會。」
「如果1949年以來不是一黨統治、而是有效的機構和市場,那麼,今天的中國也許進步多了。中國並非因為它在民主、法治和經濟方面有缺陷才得到發展,而是儘管有這些缺陷仍然有了發展。今天全世界欽佩地觀看上海世博時,不應該感到迷惑,因為上海本身就是強大中國的一次巨大成就展。像過去一樣,我們必須問一下費用。其費用高到危險的程度,對於世博是這樣,對於整個中國的經濟起飛也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