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學在我國已有5000年歷史,從傳說中的伏羲畫八卦開始,共經歷了《連山》、《歸藏》和《周易》三個階段。《周易》一書為周文王所著,是在《連山》、《歸藏》的八卦基礎上推演出六十四卦的卜筮之書。由於《連山》、《歸藏》早已失傳,因此八卦太極圖的來歷也成為一個千古之謎。
八卦的運用主要在佔筮和相地。用於相地(看風水)必須要確定方位,確定方位的方法能考證的有兩種:
一是觀察北極星確定正北方。在今天的文物市場上就能買到中央畫有一個北斗星座的八卦陶瓷藝術品。這個北斗星座就是相地時八卦定位的方向圖,只要把八卦圖中所畫的北斗星座與天空中的真實北斗星座對準,八卦的方位也就確定了。
二是用具有磁性的器具,如司南和指南針來指示方向。戰國時期用天然磁石磨成湯杓狀指示南方的器具稱為司南。司南可以在「地盤」上自由旋轉,靜止時杓柄就會停止在指向南方的方向。後人對司南又稱羅盤針,司南就是羅盤的前身,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針」。在文物市場上同樣可以看到在八卦的中央裝有一個能活動的太極圖的陶瓷藝術品。這個與北斗星座圖相似的太極圖起到什麼樣作用,是否是第三種確定方位的方法?這個圖案是怎樣來的,至今是個謎。
為了揭開這個謎,我們首先把注意力集中到司南上。用天然磁石製作成小針或者小棒指向既靈活又精確,而且加工又方便,但是司南為什麼要加工成又大又笨重且精度不高的湯杓呢?從這個疑問中我們尋找到一個線索,司南和湯杓必然有聯繫。我們認為湯杓也有可能用於指向。那麼,用磁石製成的且有直接指南的司南其形狀保持湯杓狀。根據邏輯推理,完全是為了傳承和延續湯杓指南的傳統觀念和規矩。這樣,我們探索的目標就可以鎖定在湯杓指南的方法上。最初用八卦相地是對照北斗星座定位,北斗星座形似湯杓,為了傳承這個形狀,有人發現或者想到利用湯杓的某個特徵來指示方位。既然太極圖畫在八卦的中央,一定是利用湯杓可以形成太極圖。如果將湯杓的杓柄朝向太陽,杓柄的黑影投影在半球狀的杓裡,只要適當地調整杓柄的位置,就能形成陰陽「配偶」的太極圖。杓的反光點形成了陽部的「眼睛」,杓柄和杓部交界處的一線漏光形成了陰部的「眼睛」。由於太陽的位置不斷變化,不同季節不同時辰就可以形成不同朝向的太極圖。利用太極圖完全可以指示八卦的方位。這樣,使用湯杓就能夠在白天確定八卦的南北方向了。文物工藝品上太極圖是活動的,正是為應對不同季節、不同時辰的要求而設計的。
我們終於找到了太極圖的來歷,它是由湯杓在陽光照射下的黑影達到陰陽平衡狀態時形成的一個能直接看到的圖案。可以用照相機攝下這一自然形成的圖像。太極圖的謎也就完全揭開了。
由此,得到結論,用八卦相地確定方位的方法經歷四個過程:最初,只能在夜裡用觀察北斗星座來確定方位,在八卦的中央畫上一個固定的北斗星座作比較。後來可以在白天用觀察湯杓的影子形成的太極圖來確定方位,在八卦的中央畫上一個能活動的太極圖作比較。直到戰國時期,用帶有磁性的司南在任何時間都能直接指示方位。現在的羅盤用非常靈活的指南針在任何時候都能準確地指示方位。
太極圖並不是藝術的創作所構思的圖案,而是像雨後天空出現的彩虹一樣,是自然現像在特殊情況下形成的科學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