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危機時代人們習慣了「股市泡沫」、「房市泡沫」的提法,但可能還未聽說過將「政策泡沫」。美國華爾街日報日前發表了前美國助理國務卿特別助理、華盛頓智庫項目 2049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凱莉柯里的文章,題目是《戳破奧巴馬政府的對華政策泡沫》。凱莉文章所針對的就是目前正在舉行的美中經濟和戰略對話。
凱莉認為,美中兩國之間存在著結構性的雙邊問題,這些問題阻礙著兩國間切實的合作與長遠的穩定,如美國的民主制度同中國一黨專政體制之間的不同,兩國間缺乏共同的價值觀以及中國究竟在多大程度上願意承擔全球責任等。凱莉特別指出,「這個政策泡沫最危險的方面是美國在遏制流氓國家核野心時過於依賴中國的合作。」
凱莉的分析似乎被星期一開幕的美中經濟戰略對話所印證。圍繞3月26日被北韓魚雷擊沉的韓國戰艦天安號而起的危機正成為此次中美對話的主題。但是儘管有由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及瑞典專家組成的國際調查所得出的結論,儘管美國總統歐巴馬發表聲明表示支持韓國總統李明博提出對北韓經濟制裁新措施和將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儘管國務卿希拉里期待中國能在指控北韓違反朝韓停戰協議上和美國保持步調一致,但中方的回應一如既往,「希望各方冷靜、克制,妥善處理有關問題,避免緊張局勢升級。」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星期一指出,「考慮到這一事件的嚴重性,我有信心聯合國安理會將採取適當措施應對這一事件。」 但是出席美中經濟戰略對話開幕式的國家主席胡錦濤和中國代表團負責人副總理王岐山和國務委員戴秉國,均未在發言中具體提及這一危機,也未對國際社會的指控和呼籲做出回應。
5月3日至7日,北韓領導人金正日突然出現在中國,之後中國宣布金正日非正式訪華。中共最高領導層政治局9常委悉數與之會面。有評論指當時被外界猜測到中國尋求經濟援助的金正日,突然造訪可能是急於要向北京通報和討論如何應對國際社會對北韓可能的新制裁。北韓與中國的關係因50年代的「抗美援朝」曾被稱為「用鮮血和生命凝成的戰鬥友誼」。中國現在仍是北韓第一貿易大國。未來中國究竟在在這個問題上如何扮演一個負責任大國的角色,此次危機無疑是一次檢驗。
紐約時報對此次對話的評論是,美國帶來了一份希望中國在經濟和安全上合作的長長的清單,但中國最希望的則是獨自推行在不冒地緣政治穩定風險的情況下使自己成為經濟超強的政策。
事實上美國在經濟上也很難通過這次對話獲得中國讓步。美方最為關注中國的人民幣匯率問題。本來美國國會要在4月15日確定是否將中國列入匯率操縱國名單,因為財長蓋特納的努力將這一日子往後拖了幾個月。歐巴馬政府認為施壓過重會令北京覺得在外力面前屈服而失面子,因此行政部門在跟中國打交道時一直小心翼翼,生怕惹北京不高興。紐約時報說,美國官員說,蓋特納將不會在這次對話中提及人民幣匯率問題。這一議題倒是由胡錦濤在致辭時主動提出,他說,中國 「將繼續按照主動性、可控性、和漸進性原則,穩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
」 紐約時報援引蘇格蘭皇家銀行中國經濟師本•辛普芬德富爾的話說,「中國不會在 匯率問題上做出重大調整。中國以前就沒打算這麼做,現在由於歐元的不穩定,中國更不會這麼做。」他預期中國可能會在下次20國集團峰會之前做出微調, 但這並不會對兩國貿易產生影響。」
中國副總理王岐山要求美國在開放高科技出口和改善中國在美國投資方面提出具體時間表和路線圖。針對著美國說人民幣匯率問題是美中貿易不平衡的關鍵,中國商務部長陳德銘通過媒體喊話,指美國對中國高科技出口管制是中美貿易平衡的一個核心和關鍵問題。但上星期訪問中國的美國商務部長駱家輝則表示,在美國對中國的出口中受管制的部分僅佔對華出口中的百分之一。有報導說,美國對話出口管制的主要涉及能使中國軍方實現現代化的高科技產品。如此說來除非美國對華整體戰略改變,否則美國所表示的正在對出口管制進行的審核,未必會有大的調整。
回到本文開頭所說的凱莉的文章,她最後說,「事實已經證明,美中兩國在這些事務中的‘核心利益’並沒有像宣傳的那樣一致。」她說,「與其苦苦支撐 ‘共同利益’的表面文章,歐巴馬政府還不如承認其對華政策存在深刻的缺陷,並攜帶了自我解體的種子。」她認為美方應該把會談當成一次機會,就政治文化 和制度上的差異這類必然影響到兩國間重要、複雜關係的議題,同北京展開一次不那麼愉快、但終究是更加誠實的對話。她說,「如果先從自己這方面將填充不現實期望的泡沫消解掉一些,美國決策層將能夠形成一套更可持續、更加現實的對華方針,或許還能夠緩和下一次的重大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