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1月24日晚上,安徽省鳳陽縣鳳梨公社小崗村西頭嚴立華家低矮殘破的茅屋裡擠滿了18位農民。他們簽署了一份不到百字的包干保證書。其主要內容有三條:一是分田到戶;二是不再伸手向國家要錢要糧;三是如果幹部坐牢,社員保證把他們的小孩養活到18歲。正是這份被窮逼出來的包干保證書,衍生出了20世紀80年代初的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最初叫作,交夠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的才是自己的。那麼會不會剩下哪?農民們不去管,反正也是沒有,不如試著干。一試下來,嘗到了甜頭,於是各類專業戶出現了,萬元戶出現了。
對農業資源的破壞性利用與農業污染
在眼前利益驅使下,為了取得高產,化肥和農藥成了不可或缺的投入,而且是盲目的大量的投入。農產品從此不再有機,農業生產條件也隨之惡化,土壤質量下降,水源污染,水質下降。同時毀林開荒,過載草地,也成了擴大生產的必由之路,其直接生態後果是水土流失,山體滑坡,資源耗竭。根據中國的官方統計,到2009年1月,水土流失面積達356.92萬平方公里,並且以每年180萬立方米的流失量挺進。造成耕地減少,江河淤積,旱澇加劇。
為了尋找新的生計,農村剩餘勞動力則轉向了城市。但是城市的消費成本太高,撇家舍業的滋味也難以容忍,一些人把工廠建在了農村,於是以生產農業生產資料、農產品加工,以及廉價的生活用品為主的鄉鎮企業出現了。伴隨著鄉鎮企業生產發展的是耕地的被佔用,農村資源的低效利用,以及土壤、水源和空氣的污染。無論是農業還是鄉鎮企業,他們發展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多賺錢,以滿足溫飽。至於資源與環境,他們無暇顧及,也不懂怎樣保護,等發現和意識到的時候已經為時晚矣。環境污染嚴重的地區出現了癌症村,怪病鎮,民不聊生。
對工業資源的竭澤而漁與工業污染
中國的工業化走的是一條對資源的超強度、低效利用,以及損害環境的技術發展道路,是一種拼資源、犧牲環境的粗放式發展道路,對工業資源的竭澤而漁與工業污染是工業發展的巨大代價。突出表現在GDP的增長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資源的低價格與高消耗來取得,能源消耗增長快於經濟增長,能源不足與能源利用效率低下並存。
資源短缺性危機將長期存在:具備安全生產能力的礦井產量只能滿足國內煤炭需求的一半,導致礦難頻發;中國已經超過日本成為世界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對進口石油的依賴性增大,已經上升為石油安全問題;水資源不足與水質下降並存,地下水超採嚴重。
2005年,按「環境可持續指數」(ESI)排名的144個國家中,中國排在倒數第14位。存在著嚴重的土壤環境污染,水污染,空氣污染問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二。
資源與環境代價到底有多大?綠色GDP知多少?
中國科學院虛擬經濟與數據科學研究中心歷時2年多完成了2005年中國經濟增長過程中的資源消耗損失、生態退化損失和環境污染損失的貨幣化評價,得出的結果是中國當年經濟發展的資源環境代價高達2.5萬億元人民幣,佔當年中國GDP的13.5%。這是注水的GDP減去縮水的損失額而得出的數據,實際值遠比這個高。因為通過實地考察的資源與環境,中國的與發達國家的沒法比,而這個數值卻可比。
發達國家普遍採用綠色GDP來衡量經濟增長,即GeGDP的值等於在現行GDP核算值的基礎上,再減去以下兩項數值:一項稱「資源耗減成本」(這裡講的資源主要指土地、森林、礦產和水),另一項稱「環境降級成本」(是指因環境破壞引起環境等級下降而應計入的成本。綠色GDP的公式表達為:
GeGDP = GDP - 資源耗減成本 - 環境降級成本
公式中,GDP易算,成本難算,專家們採用了反推法:例如,使黃河變清要花多少錢?恢復一片原始森林要花多少錢?如果做不到,那就是價值無限。中國付出的是普遍的、長期的資源與環境代價,環境的恢復在很多情況下不可逆轉,在這種巨大的資源耗減成本與環境降級成本下,綠色GDP在這種情況下呈負值,這種發展方式從長遠看真是悔不當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