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再次觸底已成定局。這次的導火線是歐洲債務危機及其連鎖反應。通過實施財政緊縮和寬鬆的貨幣政策,歐洲各國政府都力圖依靠促進出口來減輕債務負擔。但是歐洲以外的世界各國也在靠經濟刺激計畫支撐國民經濟,歐洲將成為不可承受的重擔,全球經濟勢必放緩。
只不過,這次的觸底過程將會是緩慢的,出於兩個方面的原因。首先,歐洲各國政府不會坐視銀行破產,以避免重蹈雷曼兄弟破產導致信貸危機的覆轍。其次,中美兩國可能會延長他們的經濟刺激計畫。在這一次的經濟下滑過程中,通脹壓力會持續加大。到2012年,將最終導致利率急速上調,以及隨之而來的又一次經濟危機。
近來,世界各地的股市都在下跌。在前一時期,人們對於經濟持續恢復的信心,讓市場預支了未來多年的增長紅利。但此前的經濟「增長」只是庫存水平恢復和經濟刺激計畫實施的結果,並不是來源於全球經濟復甦所真正需要的,各產業、各國家之間的結構性調整。認為單靠經濟刺激計畫就可以促成經濟復甦,並且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盲目信心,造成寬鬆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在世界範圍內大行其道,這把全球推上高通脹。
歐債危機讓下一次經濟危機發生的可能性大大提高。醉心於高增長率的政策制定者們對歐洲事態的反應,將很可能推遲經濟刺激計畫的退出。之前的政策錯誤之處,在於盲目相信經濟刺激計畫可以解決經濟結構不合理問題,現在延續這些政策,會進一步放大錯誤決策的後果,並且使通貨膨脹的壓力進一步加大。
大多數政策制定者和分析人士都認為,經濟增長緩慢的大環境會使通貨膨脹保持在低位。等將來經濟形勢好轉,停止經濟刺激也來得及。通貨膨脹不會過度惡化。出於三個原因,這種凱恩斯主義的思維方式完全不適於當前的世界經濟。
首先,全球經濟的低迷將持續較長時間,因為經濟結構失衡帶來的負面影響,是單純依靠經濟刺激計畫克服不了的。那些金融、地產之類的泡沫行業,以及上下游相關產業,不可避免地將縮減規模。此外,在西方社會借錢消費支撐經濟增長的方式結束以後,發展中國家也還需要一些時間,才可能把出口轉為消費需求導向的經濟增長。出於凱恩斯主義的思維方式,勢必給當前的世界經濟開出長期、而且過量經濟刺激計畫的藥方。當這種政策開始帶來問題的時候,是不可能及時退出以避免造成通貨膨脹的。
其次,儘管經濟增長緩慢,過低的利率水平還是會讓人們對於通貨膨脹的預期上升。這種狀況在上世紀70年代也曾出現過。通脹預期本身,就可以把過量的貨幣供應轉化為通貨膨脹。這對能源和食品價格方面的影響尤為明顯。
最後,全球化對於通貨膨脹的抑制因素已經被消除。在我們考慮通貨膨脹問題的時候,最近在富士康和佛山的本田配件工廠發生的事件,重要性甚至超過了美國的就業統計數據。在過去十年全球化發展的過程中,中國扮演了定價者的角色。中國過剩的勞動力供應,讓工業製成品價格持續下降,並且在低利率的環境下遏制了通貨膨脹的發展。
但是現在,中國已經走出了勞動力過剩的時代。未來5年內,中國的流水線工人工資有望翻倍,這一增長過程甚至有可能在三年內完成。其他的低成本國家,像孟加拉國和印度尼西亞,短期內都沒有足夠的基礎設施讓他們取代中國,充當世界工廠。未來十年內,中國出口商品的價格也可能會翻倍。中國出口的增長,將更多的受益於價格上升,而不是規模擴大。日漸上升的生產成本勢必加速通脹的形成,並且讓今天的低利率具有更大的通脹風險。
十年之前,我曾經在文章中提到過,中國買什麼什麼漲價,賣什麼什麼降價。以後,中國買的東西還是會漲價,但是中國賣的東西也會開始漲價。中國的生產廠家在跟買主談判的時候瞻前顧後,因為像沃爾瑪和蘋果這些公司,實力都太強,中國工廠不敢跟他們談漲價。但是將來他們不敢也得敢,因為成本的上升已經不可避免。
寬鬆的貨幣政策加上持續上漲的油價,造成了上世紀七十年代的通貨膨脹。寬鬆的貨幣政策加上中國工資水平的上升,將會在未來十年內推動通貨膨脹的發展。而發達國家將再一次陷入滯脹的泥潭。
即將出現的二次觸底過程發展會很慢,週期會很長,我們有可能會經歷中美主導的又一輪經濟刺激計畫,時間可能在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但是經濟下行的勢頭不會被改變。在力圖促進經濟增長的過程中,通脹壓力將持續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