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教育熱議(2010/7/5-7/11)

發表:2010-07-11 21:4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輕鬆當妙媽

教出懂得選擇的孩子

作者﹕陳彥玲(親職專家)

學校的日記要孩子想想什麼是「益友與損友」。看著孩子的功課,讓我想到美國任教的歲月,跟孩子提起了那段日子。小一的女兒很高興有故事可以聽,拍著手說: 「好棒喔!」

「其實,我們每一天都有機會作‘選擇’,就好像站在十字路口前。」妹妹說:「左轉還是右轉嗎?」「對啊!」哥哥接著說:「就像是益友還是損友。」「耶!你 們都答對了。大腦會先聽聽我們心裏的聲音,再發暗號要我們向哪邊轉。」在美國小學資優班教書的時候,見識了一堂名為「選擇」的課,真叫我這個在臺灣從小被 老師評為「品學兼優」的人汗顏和感動。因為它清楚地讓孩子看見什麼是眾人心裏應有的普世價值,而非只為自己的享樂來作「選擇」。

「選擇」這堂課往往被安排在第一堂,用它來開啟學生們一天學習的思維動力。我跟孩子們說:「它就像和平鐘一樣,叫醒學生們心裏的標準。」例如:我們會討 論,如果要去買一雙球鞋,該如何作選擇。兒子說:「看有多少錢?」女兒說:「還要看漂不漂亮?」「好穿也很重要。」「可能有的人會看他喜歡的偶像穿的是哪 種款式?」「 ……」就這樣,娘兒三個,你一言我一語的拼湊出許多答案。

「真好,真好,你們也學會了這種方法。在美國的那些學生還學到一個最重要的選擇標準喔!」兄妹倆異口同聲說:「是什麼?是什麼?趕快告訴我們。」「那就是 道德的標準。」「啊!我們知道,那是神仙的標準;就是做什麼事情不能只想著自己。」「對了,其實美國人也信神的,我們教學生的時候,也都讓他們想想神要的 標準是什麼。」

記得以前只要這堂課一開張,學生們此起彼落的聲音從教室四面八方傳來,被燃起的學習熱情映照出紅彤彤的一張張臉龐。他們的答案有時會南轅北轍,有時則出人 意表。可是學生們都因此而學會了對不同意見的尊重與感謝,因為他們知道,自己又多懂了別人心裏的想法,而非多了一些反對的敵人。

孩子們說:「啊!真好,這樣一來上學一定很有用。」「為什麼?」我明知故問,「因為可以解決每天生活上的問題啊!」就這樣哥哥快樂的去完成益友與損友的日 記,而妹妹要我繼續講中國的神仙故事。因為,她知道古代的神仙會藏身在樹後,觀察哪個人無怨無悔的移動擋住行人的石頭。

而我,確定孩子們心裏存有舉頭三尺有神明的約束後,輕鬆做個妙語如珠的媽媽,一點也不是難事。

**「黏人」是寶寶戀母敏感期的第一步

小明今年16個月,一直以來,他屬於比較不黏人的孩子,以前他可以自己玩上一會,不需要大人陪。但最近就不同了,小明開始「黏人」,早上一醒來就有點哭腔 地找媽媽,要是媽媽不回應,不到幾秒鐘就要哭了。應了他,也要馬上抱他,否則還是照樣哭腔十足。已經連著一星期了,晚上睡下兩個小時不到,突然醒了就哭, 要媽媽抱。這時爸爸抱也不行,一定要媽媽抱著。這兩天小明玩到一半,會突然想起什麼似的,要回家,然後要媽媽抱,如果媽媽不及時出現,就耍賴一樣在地上呼 天搶地地鬧。為了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小明媽覺得自己算做到盡量陪孩子了,但小明還是「黏人」不變,小明媽不知道這是小明缺乏安全感所致,還是小明戀母的 敏感期到來所致呢?

其實,無論是哪個原因,孩子在這個時期的表現都是一樣的就是特別黏人,媽媽們需要做的事情也是一樣的就是滿足孩子的需求,所以弄明白孩子表現的起因倒不是 那麼重要。當然,給一個結論,會在小明媽內心造成不一樣;如果是敏感期,那是屬於孩子的原因,小明媽可以很坦然;如果是缺乏安全感,那屬於家長的問題,小 明媽就會心存內疚,會感到自己沒當好媽媽。幸好,我說這是敏感期,我認為沒有追究的必要。 16個月的寶寶確實處在黏人的階段,因為他們已經學會走路了,身體上的自由帶來精神發展的飛躍;原來我是一個獨立的人啊!下面這句話可能看上去自相矛盾, 但卻千真萬確;「黏人」是所有人類兒童邁向獨立的第一步。在生理和心理兩方面與父母分離,給寶寶帶來既高興又害怕的感覺,就像很多父母觀察到的那樣,寶寶 試探性地往外走幾步,又立刻轉身飛奔回媽媽的懷抱;無論寶寶自己玩得多愉快,即使不參與寶寶的遊戲,媽媽也必須在一旁陪伴著,寶寶會時不時地看媽媽一樣, 確認媽媽的注意力一直都在自己身上,萬一媽媽走了神兒,寶寶會叫媽媽「看!看寶寶!」而如果媽媽想要離開,那寶寶可不幹了,一定要上演一場難舍難分的催淚 大戲。平時哪一眼沒見到媽媽,則會滿世界去找,簡直就是媽媽的一貼小膏藥。 「黏人」的階段就是寶寶建立安全感的關鍵時期。寶寶需要確認:即使我跟媽媽不是一體了,媽媽仍然無條件地、一成不變地愛我。父母需要在每一天生活的細節 中,無數次向寶寶證實:「我愛你」這種反反覆覆的確認和證實,滿足了寶寶內心對父母依戀的需求。只有這種需求得到完全並充分的滿足後,寶寶才能真正地走向 獨立。他們帶著父母對自己至死不渝的愛,以自信和開放的心態,面對更加廣泛的未來世界。在這個特殊而又關鍵的時期,媽媽需要耐心,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 力陪伴寶寶。這是一種回報率極高的投資,換來的是寶寶一生幸福的基礎:安全感。媽媽們應該慶幸,寶寶依戀的對象是自己這個當媽的,而不是別人,更不是物 品。如果寶寶對他人的依戀勝於對母親的依戀,也就是說寶寶不是從媽媽那裡尋求安慰,而是從其他人那裡尋求安慰,那麼說明寶寶的依戀模式出現了問題,這樣會 導致寶寶缺乏安全感。

建議媽媽們不要對孩子的黏人表現出不解、不快、不樂意的心態,而是高高興興地多陪陪孩子,盡情享受這一段美好時光吧。很快地,到了學齡期,寶寶就不這麼黏 著我們了。到那時,好多媽媽都會感到挺失落的呢!

另外,小明媽也沒有必要把跟孩子在一起與跟家人在一起的時間對立分割開來,大家都在一起,不是也挺好的嗎?

**顧老師談教育

每週一言:知道「Why」為什麼如此重要,潛意識中是考場上若有這樣的問題不知道不是要扣分麼?即「Why」引導孩子走的方向是「口裡說的」,而另外兩個 詞「When,How」是引導孩子走向「手下做的」。

(51)問:怎樣認識「描述性思維」?

顧老師:描述性思維的一個關鍵詞是「Why」,我們都被教育「學習每一種東西都要知道為什麼,我們從不懷疑這個詞有什麼問題,追根尋源,這個詞是我求學年 代一位復旦教授在美國訪問幾月後撰文首先提出的,由於暗合中國文化深層次的一切價值觀,從而廣為流傳。

知道「Why」為什麼如此重要,潛意識中是考場上若有這樣的問題不知道不是要扣分麼?即「Why」引導孩子走的方向是「口裡說的」,而另外兩個詞 「When,How」是引導孩子走向「手下做的」。

舉一個較為容易理解的例子,一個職業足球運動員對足球中所有技術、戰術,需要知道「怎麼用,何時用」,僅一個怎麼用就需要付出多少汗水,而何時用又需要多 少智慧呢?而一個資深球迷看過了許多場比賽,他可以很「專業」地回答球場中發生的所有的為什麼,可他也許從來沒有下場踢過一場球。

球迷對足球的理解就是典型的描述性思維,而推動足球運動的發展只能是下場踢球的專業運動員,因為他們有兩個詞「How」和「When」。

通常我們對古時書生有個評價,「口若懸河,無所不知,然而百無一用是書生。」根源便在於只有「Why」而沒有「How」和「When」,原因也在於 「Why」在考場上有用,「How」和「When」在考場上沒用。

若我們用比較直白的話說,只有「How」和「When」才能讓一個人成為一個專家,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而「Why」將會引導一個人走向業餘與娛樂。我 們也許會這樣說,知道「Why」總比不知道要好吧?我想說:一般而言專家們並不認同這個觀點。

限於篇幅,我們不做解析了,只可說「Why」與「How」和「When」他們的相關性並不強,而他們在「價值觀」與「思維邏輯」之間的內在排斥性並不弱, 兩者相抵才有了這個結論,即足球知識的多少與成為一個職業球員關係不大,球星基本上是從孩童開始從球場上走出來的。

再舉一例,中醫無疑是一門科學,我們幾乎都曾受其益處,可中醫的描述性內容過多,毫無疑問地阻礙了它的發展,中醫有一個概念「中風」是根據症狀描述而得, 而相關的西醫由於有CT等診斷手段,分為「腦溢血」與「腦血栓」兩種情況,而這兩種情況的治療手段正好相反,中醫研究人體疾病,卻沒有人體解剖學科,從而 不可能達到細胞甚至基因的生物微觀層面,於是它的發展時不時地會遇上玻璃屋頂。

**學者談教育

孩子是自然的孩子,大地的孩子

大自然對於人類究竟是什麼?我有自己的切身體驗,因為我的童年是在青島海濱的鄉村度過的,我對故鄉的山山水水有著深厚的感情,我認為大自然對於人類而言是 唯一的搖籃,是生命的根,是我們最偉大的老師。正如我只是一個只有初中學歷的人,但正是故鄉的生活中無數的事實證明,越是親近自然的人,越能生活在正常軌 道上—雖然不能保證永遠走在正常的軌道上;但遠離自然的人卻注定難以走上正常和諧的人生軌道。

研究表明,一個人的和平傾向和暴力傾向,最早可以從嬰兒時期一些需求是否得到滿足找到一些解釋。而且,很多人都從自己的童年生活中發現,越與大自然親近, 感情就越豐富,越是頑皮好動,生活中樂趣越多,這種人也往往更加熱愛生活、富於創造。

在《做人與做事》一書中,藏族小姑娘意娜的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天,爸爸帶她到草原上,她留心觀察草原上的一切,回來就畫了一幅畫,並配上了一首 小詩:「我和氂牛去草原/那裡有青青的小草/那裡有藍藍的天/那裡沒人捉小鳥/那裡太陽的臉上沒黑煙。」多美的詩!伊娜的詩配畫在國際上獲了大獎。現在, 我們或許應該反思一下,一個小女孩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創意?她告訴作者說:「我去小樹林玩,能聽到小鳥說話、螞蟻搬家;我和媽媽去自由市場買東西,看到被砍 下的牛頭看著我流淚……」

教育家柳斌說過,孩子固然是家庭的孩子,社會的孩子,但首先應該是自然的孩子,大地的孩子。我們要塑造孩子,但不能以犧牲孩子的天真,不能以一代人的呆板 為代價。因為被這種呆板所鈍化的恰恰是人類活躍的思維,被磨損的恰恰是靈感與悟性。他還特別強調:童趣、童真、通信必須予以精心保護,使其不受踐踏,不受 破壞。因為這是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基礎。

可是現實狀況卻不容樂觀。一方面,人們越來越多地意識到回歸大自然的必要性與緊迫性,另一方面,孩子們越來越遠離自然,甚至偶爾走進山林也會覺得沒意思, 還不如看電視玩遊戲痛快!其實我們仔細地看看,就會發現很多小孩年紀輕輕而心已經蒼老,或許都磨出了繭子。現在孩子們唱的是什麼? 「書包最重的人是我/作業最多的人是我/每天起得最早的人/睡得最晚的人/是我是我還是我。」這種黑色幽默讓我實在樂不起來。孩子們還有童年嗎?大自然還 有春天嗎?我們的孩子雖然越來越不愁吃、不愁穿,但也越來越接近斷了根的浮萍,越來越成為精神上的流浪兒!真正的教育不是枷鎖,而是人類心靈的解放!在這 裡,我想用我的親身經歷告訴所有的父母和老師:與大自然親密無間的日子,是永遠無法忘懷的日子,也是我一生中受到的最好教育,因為人是在體驗中長大。

(摘自《中國家長批判》

作者:孫雲曉)

**中澳教育比較

愛護孩子的天性-- 一位澳洲媽媽的教育理念

移民澳洲後,我們華裔家長還要面臨適應澳洲教育體制的問題。相比中國而言,澳洲的中小學(特別是小學),課時短,課程少而程度淺。為了孩子們將來長大後能 在激烈的競爭社會裏出人頭地,許多家長不得不將孩子們送到各類補習學校額外「加碼」,以保障其學習成績超前優異。在此我們給大家講述一個澳洲媽媽教育孩子 的方法,希望大家能從中瞭解另一種不同的教育理念。

單身媽媽安吉同七歲的女兒瑪麗居住在墨爾本北區。那日我沿著北區的小溪散步時,遇見安吉帶著女兒在溪畔溜狗。瑪麗爬上很陡峭的山坡上去攀折花枝,她們的大 黃狗也爬上去「護駕」,安吉在下面觀看著。我問安吉,「你不擔心她會摔下來嗎?」

「沒事,這是培養小孩子冒險精神的好辦法,我父母就是這樣培養我的。」

安吉教育孩子的理念就是讓女兒每天都能享受快樂的生活,而不要讓書本作業充斥了女兒的課外時間。 「我盡量讓她能做她喜歡做的事,以後她不願上大學,也沒關係。只要她有一個健全的人格,善良的心靈,知道怎樣做一個好人,我就算完成任務了。」 這就是安吉對女兒的教育宗旨。

瑪麗有著非常豐富的課外生活,包括看電視,學空手道,與小朋友玩遊戲,同媽媽一起去溜狗,購物,聽媽媽講故事。有時同外公外婆去海邊游泳或騎車。週末,瑪 麗常常要被爸爸接去住一兩天。爸爸住在鄉下,那兒沒有電視,也沒有朋友。但瑪麗還是從幫爸爸拾柴火,摘水果,採花朵等農活中找到了樂趣。面對我這個陌生的 來訪者,瑪麗毫無拘謹,侃侃而談。

我問她長大後想當什麼,「我想當一名老師,我也要當個媽媽。」看到她那既天真又認真的樣子,我忍俊不禁。接著她為我表演了當老師上課的情景。她像老師一樣 坐在小黑板旁,手拿著一張紙嚴肅地對假想的學生說道,「你去寫一個發生在身邊的事,過去幾年的都可以。比如參加了一個聚會那或外出旅行啊,什麼都可以… 這就是你的功課。(放下紙張轉向小黑板)我現在給大家讀一首詩,之後你們就可以去吃午飯了…」 如此栩栩如生,像個小大人。要是閉上眼睛,只聽聲音,你不會想像到這是一個小女孩的表演。

安吉靠在家製作手工工藝品為生。瑪麗也常常幫媽媽做一些簡單的工作。安吉認為這樣有助於讓女兒瞭解媽媽的生活風格,「我也讓她學一些這樣的手藝,以後她長 大了,如果不知道該幹什麼,她還能重操這些手藝… 我也一直在培養她旅遊的興趣,她高中畢業後,如果沒有什麼特別的事要幹,我就會像我父母過去對待我那樣,為她籌足一筆錢,打好行李,讓她外出去旅行幾年。 旅行不僅可以讓她學會克服各種困難,而且也能使她從旅行中認識生活的意義,意識到自己最想幹的事是什麼。」

我問安吉,當女兒做錯事時,她怎樣去管教。她答道,「通過交談」。由於安吉讓女兒同媽媽處於平等的地位,因此交談就成瞭解決各種問題的合理途徑。

瑪麗的活潑聰穎以及安吉的輕鬆自信,使這個家洋溢著快樂和和諧的氣氛。然而這個氣氛有時會受到現代商業社會的干擾。有次安吉帶著瑪麗去英國旅行了四個月, 回來後學校老師抱怨說瑪麗的功課落下太多,需要做一些額外補習才能趕上。安吉卻不以為然,「我知道學校老師認為按瑪麗的年齡,她的閱讀和寫作水平應該是二 年級的水平了。孩子可以在任何時候學習閱讀和寫作,早點晚點都沒有關係,不必硬性規定在某個年齡就一定得要有某個量,沒有必要去給孩子那麼多的壓力。不管 你逼不逼,孩子都一直在學習新東西。孩子正處於享受美好童年和充滿豐富想像的時期,此時閱讀和寫作並不是那麼至關重要的。」

安吉同時抱怨學校給孩子們安排的體育課太少。她一直嘗試著按照孩子的天性去發展她的各種技藝,而不願按照某個階段所指定的內容。然而澳洲政府一直在提高學 校的書本知識標準促使學校不斷加大學生們的功課量。安吉認為這是在扼殺孩子們的天性,「學校只想'生產'出適應這個社會經濟發展的成人,而政府只想培養孩 子們成為勞動力。」

安吉拒絕為瑪麗安排額外的閱讀課程,而是鼓勵她隨意,她希望瑪麗能熱愛上閱讀而不是把閱讀當成是一個任務。一段時間後,瑪麗的閱讀水平不僅趕上了同班同 學,而且還熱愛上了閱讀。我臨走時,瑪麗還很流利地為我朗誦了一首雪萊的詩。

華裔家長們,看了此文你是否有何感想或問題?我們歡迎你來函同我們共同分享。

作者:吳建國

**親子園

幫助您的子女發展寫作技能

閱讀您子女的作品或讓子女讀自己的作品給你聽,給予正面的評語,例如:「我真的喜歡你對這件事情的描寫。」

• 稱許子女嘗試在寫作時採用生字,解釋怎樣拼寫可能導致困難的字;

• 和子女談論作者或電影監製的選擇可以怎樣以特別的方式創造出書本,戲劇或電影。談論有關語文選擇及為什麼人物有指定形式的樣貌或行為;

• 閱讀和談論您子女從學校帶回家的作品;

• 子女使用整齊和清楚的字體時加以稱許;

• 為幫助發展拼寫和詞彙,玩文字遊戲,例如I Spy, Scrabble, Boggle, Scattergories 和填字遊戲;

• 讓子女做一個照相本子或剪貼簿,讓子女為照片和圖書寫標題,或鼓勵子女為特別的日子寫日記,例如:假期日記;

• 讓寫便條、書信和故事成為家庭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 讓子女參與填寫表格。

**孩子教育的熱忱信使—

育才小靈通

在子女教育方面,無論你有什麼方面的問題,育才小靈通願真誠為您服務。請您通過書信,電話或電郵 ([email protected])同育才小靈通聯繫。育才小靈通將會為您廣泛諮詢有關教育學者或部門負責人,與您共同關 注孩子的成長和教育。

我的孩子在學校玩耍嗎?

育才小靈通,

我是一個新移民。我的兒女今年開始上小學了。他們學校每天3點鐘就放學了,也沒有太多的家庭作業。同中國的小學相比,真是玩的時間太多了。不知道他們每天 在學校是否也用很多時間玩耍?

讀者 嚴果

嚴果你好,

澳洲的小學生比起中國的小學生沒有那麼多功課。但並不能簡單地說是玩得太多了。這是因為澳洲的教育理念之一是要珍惜兒童的童年時光,讓孩子們擁有足夠的玩 耍時間,而不要全被功課佔了。一個常常的說法就是,「Kids should be kids(孩子就該是孩子)」。但學校同樣要參照教育委員會的教學大綱安排內容豐富的文化知識課程。百分之八十的學校上課時間(即每週五天上午9點至下午 3點)將用於完成教育委員會教學大綱的規定教學內容。剩下的百分之二十上課時間留給學校自由安排額外的活動。比如,學校可利用這些時間安排語言課、額外的 學校體育活動、音樂會排練、宗教教育及特別項目。

每週上課時間的百分之五十用於英語和數學課程,等於每週至少12小時,其餘的時間分別用於其他課程(見下圖)。下圖中的6-10%的時間代表每週1.5小 時到2.5小時。

即使在一年級,也有內容豐富的課程。

比如數學課的內容和要求:

• 說出兩位數數字的位置價值,例如「在數字32中,3代表30,或者3個10」;

• 開始使用實物模仿乘法,例如3×2等於3組每組兩個,或者3排每排2個;

• 形容日常生活中的半個和四分之一,例如四分之一個橘子,半杯水;

• 開始使用米和厘米估計和丈量長度和距離,例如「我的書長30厘米」,「我的課桌有一米多寬」;

• 正數和倒數每隔2個、5個和10個的數字;

• 使用單詞'add','plus','equals','is equal to', 'take away', 'minus'和'the difference between'。

對一年級的英語課的要求:

• 傾聽並完成一個簡單的程序,例如遵照指示完成一個簡單的任務;

• 提供簡單的訊息,例如指出去圖書館的路,或簡要重述一個熟悉的故事;

• 在熟悉的題目上擴大發展閱讀和理解能力,例如念出不認識的單詞,或者將單詞斷成音節,在朗讀時表達出標點符號,對故事中的人物表達自己的看法;

• 根據熟悉的題目寫出短文,例如簡要敘述個人經歷,描述自己的家人;

• 拼出認識的常見單詞,例如'said', 'was', 'some', 'have'。

此外還有科技課,其要求為:

• 觀察典型現象並提出可能的解釋,例如觀察和記錄學校門前開過的車輛,並將它們分類,畫一張分類表;

• 觀察一個生物並記錄它的變化,例如一顆落葉樹在某一季節的變化,或者種子發芽的變化;

• 探討磁鐵和它們的性質;

• 談論生物如何依賴他們的環境;

• 觀察動物生活,例如螞蟻、蠶等。

還有創作藝術課,要求學生:

• 隨著音樂唱歌、演奏打擊樂器和動作;

• 以各種方式隨著音樂動作,模仿一臺機器或者一隻蝴蝶;

• 用話劇表演一個故事,例如「袋紹魔法」(Possum Magic);

• 用彫刻、剪切、泥塑和簡單印刷技術(如紗網印刷0創作雕塑和三維模型);

• 談論音樂如何表現不同形象– 例如在格裡格的作品「比爾金特」的「清晨」中如何表現馬戲團或者陽光。

還有個人發展、衛生和體育課,要求學生

• 辨別藥品並講述如何安全使用和存放藥品;

• 學習和練習基本動作技能,包括雙腳跳、單腳跳、踢、上手拋擲;

• 辨別良好人際關係的品質,例如:合作和關心他人;

• 認識健康和安全的選擇,例如:防晒,健康和飲食習慣,參加體力活動;

• 做簡單的系列運動,例如:跳高-連續單腳跳-跑;

• 表現與他人合作,例如:排隊依次進行。

育才小靈通 敬筆



来源:看中國悉尼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最新文章
更多最新文章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