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運儀像臺
1987年,在一次古董鐘錶收藏家演講會上,世界著名的鐘錶大師、香港鐘錶歷史學家矯大羽先生十分自豪地宣稱:中國人開創了鐘錶史,因為世界上第一座天文鐘是出自於中國人之手,而這個人便是北宋的蘇頌。他既是一代名相,也是一個傑出的科學家。
為官50年政績斐然
蘇頌出生於北宋古泉州府同安縣的一個書香仕宦之家,他的祖父、伯父、堂叔、兄長都是宋朝的進士,而他的父親蘇紳,擔任過大理寺丞、尚書員外郎、直史館、翰林學士等官職。在如此的家庭環境下,蘇頌自幼便勤奮好學、博覽群書,22歲那年便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王安石同榜中了進士。
從那時開始,蘇頌步入仕途,從地方到中央, 擔任了一系列重要的官職,最後位及宰相,為官50多年,政績頗豐。實際上,在他處理宋朝政府事務時,已經顯示出作為一個科學家嚴謹治學的行事風格。
任江蘇江寧知縣時,他清查了富戶漏稅行為, 核實丁產,編成戶籍,按冊課稅,既增加了國庫收人,又減輕了窮人的負擔;任穎州知州時,正值朝廷為宋仁宗修筑皇陵,許多州縣官趁機從工程中中飽私囊,蘇頌一直保持清廉的作風;擔任南京留守時,亦深得長官歐陽修的器重,歐陽修讚許他「處事精審」。
特別是在處理民族關係方面,蘇頌也取得很好的成績。他先後五次與遼國深入接觸。期間,他蒐集整理了關於遼國的政治制度、經濟實力、軍事設施、山川地理、風土民情、外交禮儀的信息,並根據宋遼兩國的實際,提出了與遼朝和睦修好的政策,由此堅定了宋朝對遼推行友好政策的信心,換來了數十年的宋遼和平時期。
醉心科技博聞強識
蘇頌的一生仕途漫長,官位顯赫,但他給後世留下的最大財富不是政治方面的成就,而是在科技方面的建樹。
蘇頌曾在宋朝的文史館和集賢院任職九年。工作的便利,讓他每天能接觸到皇家收藏的許多重要典籍和資料,其中有不少是稀世珍本。蘇頌對這些資料很感興趣,每天背誦兩千字文章,回家後再將它默寫記錄保存下來。經過長期的積累,蘇頌的學識變得更加淵博。《宋史·蘇頌傳》稱他精通「經史、九流百家之說,至於圖緯、律呂、興修、演算法、山經、本草,無所不通, 尤明典故」。
在這九年之間,蘇頌還與掌禹錫、林億等編輯補注了《惠佑補注神農本草》,校正出版了《急備千金方》等書。又主持編著了《本草圖經》21卷。這部書引用了以往文獻200多種,集歷代藥物學著作和中國藥物普查之大成,記載了300多種藥用植物和70多種藥用動物或其副產品,以及大量重要的化學物質。對歷史地理、自然地理、經濟地理等方面也有記述。該書對動物化石、潮汐理論的闡述、植物標本的繪製,都在相應學科中佔有領先地位。明代著名醫學大師李時珍對《本草圖經》的科學價值亦予以極高的評價。
開鐘錶史之先河
蘇頌一生標誌性的貢獻,在於他製成了水運儀像臺———世界上第一座天文鐘。元豐八年,奉宋哲宗的詔命,蘇頌組織了一批科學家,並運用自己豐富的天文、數學、機械學知識開始設計製作水運儀像臺,歷時3年終於告成。儀像臺以水力運轉,集天象觀察、演示和報時三種功能於一體,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鐘,近代鐘錶關鍵部件「天關」(即擒拿器)也是在那時發明的。
其後,蘇頌又寫了《新儀像法要》3卷,詳細介紹了水運儀像臺的設計及使用方法,繪製了我國現存最早最完備的機械設計圖,附星圖63種,記錄恆星1434顆,比300年後西歐星圖記錄的星數還多442顆。英國科學家李約瑟博士把《新儀像法要》譯成英文在國外發行,並稱讚蘇頌是中國古代甚至是中世紀世界範圍內最偉大的博物學家和科學家之一。《新儀像法要》也成為蘇頌為後世留下的最傑出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