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成武
(四)1968年3月30日對楊、余、傅的突然打擊。
1968年3月30日,在軍隊的一次大會上,林彪直接出面,宣布了軍委的三個決定:(1)撤消楊成武的代總長、並予以審查;(2)審查北京警備區司令傅崇碧;(3)逮捕法辦空軍政委余立金。
指控楊、余、傅三人的共同罪名是「反對偉大領袖毛主席及其革命路線」與「搞右傾翻案風的小爬蟲」。
現在已知道,傅崇碧是因為一些包括魯迅文稿等檔案材料的存放問題,無意中得罪了江青所致;而余立金則是因與空軍司令吳法憲有些矛盾,而加上又有人檢舉證明他在「皖南事變」中有叛徒行為,而林彪是支持吳法憲的,故順勢將余立金擼了下來。
相對來講,整這二個人還是順便的「小事」,真正的大事是將楊代總長給撤職、審查。
在文革開始端掉總參謀長羅瑞卿後,就由楊成武擔任了代理總長。文革的頭兩年中,毛澤東看來是很相信楊成武的,到哪兒去視察,都帶上楊,他有什麼指示,也經常由楊負責代為傳達,並且,楊經常以中央領導人之一的身份處理地方與軍隊內的文革問題。然而,為何卻突然一下子又給打倒了,還被囚禁起來(長達六年!)?
對此,楊成武在說到這事時,也只說是林彪想拉他,他卻並不想做林彪集團的人,而只願服從毛澤東指揮,因而,得罪了林彪,才招來此禍。如同羅瑞卿總結的那樣。但是,這些說話,卻不能解釋一個重要事實:即在1976年毛澤東逝世前,任何重大的人事任免,均須由毛澤東才能決定,而不是由林彪所能說了算的。沒有毛澤東的同意首肯,誰敢撤楊代總長的職?!
毛澤東為何要撤免楊成武,還將楊打為階下囚呢?不知道。現在沒有什麼資料披露這方面的情況,連楊成武在回憶中自已都沒說清楚,或是不願意說。
當年,給楊成武安的另一個大罪名,是所謂「借大樹特樹毛主席的絕對權威之名,大樹(楊)自已的權威」。這個罪名,當然是屬於「莫須有」之列,當時就是連老百姓也都不相信。因為,人們起碼的常識都知道,憑他楊成武那始終頭上還頂個「代」字的總參謀長之份量,哪裡夠得上「大樹」自已的份兒!楊的上面離毛澤東的地位還差多少級台階呀?!楊成武有這膽嗎?!
這罪名的理由,顯然是站不住的。那麼,究竟是什麼具體原因,讓楊成武垮臺了呢?
(五)毛澤東為何突然要整倒陳伯達?
1969年4月,中共「九大」在文革中期召開。陳伯達在這次大會上,以中央文革組長的「功臣身份」,進入了中央政治局,並成為中共最高領導機構的五人常委之一。當時,由毛澤東、林彪、周恩來、陳伯達、康生組成的中央常委,被稱為最革命最強大的無產階級司令部,而這個「司令部」將要領導中國人民若干年,以早日使中國進入共產主義。
然而,僅僅一年多時間,1970年8月,陳伯達就從這個最革命最強大的「司令部」中被開除出來,而且還被冠以一個反共托派分子的罪名,一落萬丈墮入到那可怕的秦城監獄。
導致陳伯達倒臺的公開原因,是陳伯達於1970年8月在廬山召開的中共九屆二中全會上,搞了一份「馬恩列斯毛論天才」的小冊子,在會內到處宣傳毛澤東是最偉大的天才,由此,鼓動到會的中央委員們擁護毛澤東出來做國家主席。結果,毛澤東不但不稱讚陳伯達,反而懷疑陳想與林彪集團結盟,搞什麼陰謀,因而,「龍顏大怒」,親自動手又寫了一張內容極誇張、語氣則憤怒之極的大字報(也是文革中毛澤東寫的第二張大字報),指責陳伯達有「炸平廬山之勢」,欺騙「二百多個中央委員們」,不懂馬列,是「政治騙子」。
結局是,廬山會議一結束,陳伯達便被關了起來,沒有任何過渡形式。
毛澤東的疑心,固然是陳伯達倒臺的重要原因。但,毛澤東作為一個在中國政治舞臺的大師級人物,難道會就憑陳伯達那些充斥了書獃子氣的活動,而對其施以如此沈重的打擊?甚至連給其稍稍過渡一下(如撤職、降職等)的喘氣機會都沒有,便直接將他從「最高的司令部」而打進監獄?
從延安時起,陳伯達就做過毛澤東的秘書,對於陳的書獃子氣,毛澤東與其他中共領導人都早已熟知,為何對這次廬山會議上陳伯達的舉動,毛澤東就這麼大的火?而且至毛澤東在六年後的1976年去世,毛澤東都始終沒有作過對陳伯達可以網開一面的批示。而在1974年後,毛澤東對羅瑞卿、楊成武都給予了寬恕,放出來,安排工作。
陳伯達到底還有些什麼事,惹得毛澤東至死也不願原諒他呢?陳伯達在自已的回憶中,對此,他也莫名其妙得很。
(六)康生稱病內情有沒有其他玄機?
康生注定是一個要被釘在恥辱柱上的人,誰讓他從進入中共領導層後,就長期從事領導特科、情報、鋤姦、安全、審干方面的工作!
康生在文革中的表現,已眾所周知,勿庸多言。
但,自陳伯達在1970年8月倒臺後,康生便不太在公開場合露面了。1973年的中共「十一大」上,他雖坐著輪椅出了一下面,並被選為中央副主席之一,但之後的批林批孔運動,已基本沒有他指手劃腳的痕跡了,直至1975年12月去世。
文革十年,康生在中途卻似乎歇了下來。
現在資料都說,那是因他病重所致,無法再在政治舞台上演「黨閥」主角了。但,在1974年批林批孔運動中,江西省委書記之一的劉俊秀有一個多少多少「想不到」的講話,被揭露出來,並遭批判。其諸多「想不到」之中就有一條:「想不到九屆二中全會後,康(生)老會從此甩手不干!」
九屆二中全會,也就是令陳伯達倒臺的1970年8月的廬山會議。
劉俊秀的這條「想不到」,似乎揭示了另一個歷史真相:康生在文革後期主動隱退,並非全是疾病所致,而有可能與陳伯達的倒臺有關。當然,不是他康生本人受陳伯達問題牽連,因為,在中共「十一大」上他仍任要職。
也許,是他對毛澤東將他為數不多的「文革戰友」陳伯達整下臺這一做法很不滿,「兔死狐悲」,因而稱病告退,「甩手不干」了的。
但,這個觀點目前尚無其他資料可佐證,而僅僅有劉俊秀的這條「想不到」。
不過,劉俊秀時任江西省委書記,他說的東西應該不會全是空穴來風。
另外,毛澤東與康生的關係,顯然比與陳伯達的關係要深一些。
自在延安時,康生在毛澤東與王明的較量中,就敏銳地不再支持王,而堅決轉到毛的這一邊起,康生就成了毛澤東的一員能幹與甚至可以推心置腹談私下話的特別助手(當年,江青就是由康生出力撮合給毛的,並且在其他政治局同志不贊成此樁婚事時,康生則極力支持了毛),而康生的工作性質,更使他受到毛澤東的器重。康生比毛澤東還小五歲,但毛澤東在文革時的公開場合下,有時都稱之為「康老」。可見二人關係的特殊。
陳伯達那個書獃子做做事可以,但他一直就不可能與毛澤東建立像康生有的那種親密關係,所以,毛澤東在批陳的廬山會議的大字報中氣憤地說:「我與他(指陳伯達)共事幾十年,從來就沒有很好地配合過!」
因而,陳伯達觸犯了毛澤東,毛當然就會極為不滿,但康生若在毛面前耍一點小脾氣,毛澤東則可能會以大度之態處置對待。康生在毛澤東面前似乎有這個本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