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筆者這樣年齡的一代人,恐怕當年大都是在「我們一天天好起來,敵人一天天爛下去」,「祖國」「偉大光榮正確」「欣欣向榮」、「西方」「反動腐朽落後」「垂死沒落」等一系列宣教中長大。比筆者年輕的人們,不再能享受到這樣的灌輸了,但接受的仍然是本質上極相似的「國外比較亂套」、「風景這邊獨好」、「西方國家忘我之心不死」、「堅定XXXX信念」等等諄諄教誨。
這樣的宣教灌輸確實會或多或少起一定的作用,但時代畢竟已經不同,經歷了三十多年的對外開放,特別是網際網路技術的飛躍發展與快速普及,中國人終於能夠接觸到大量的外部真實信息,包括「出口轉內銷」的我們自己的真實信息。雖然有人仍不遺餘力企圖全面掌控,但口子終歸還是越開越大。於是,中國人不斷地有了被外部世界「上課」的經歷。
就鄙人來講,感觸最強烈的最早一次被「上課」,當屬2003年美國發動的伊拉克戰爭。與很多中國人一樣,當時我們是看央視第4套節目來關注戰爭進程的。當時一個姓張的「首席軍事評論家」,在電視上滔滔不絕地介紹伊拉克的防衛力量與措施,以及薩達姆的「鬥志」,並信心滿滿地預言,美軍會遭遇伊拉克士兵的拚死巷戰,將陷入伊拉克人游擊戰爭的汪洋大海。但是,隨後發生的美軍長驅直入,伊拉克士兵作鳥獸散,伊拉克民眾與美軍士兵一起推倒薩達姆銅像的系列鏡頭,讓中國人大跌眼鏡!活生生的事實,給中國人上了極生動的一課:一個視自己的民眾為草芥、民眾視之如寇仇的獨裁暴虐政權,根本不會有民眾為它賣命,在外力的衝擊之下,它竟如此不堪一擊!中國人平時學過、掌握的諸如「共禦外侮」、「人民戰爭」等知識,在這裡竟全派不上用場!——也從那時起,我對那個電視臺的「新聞」與「評論」開始有了「感冒」。
另一次被「上課」,應該是當年美國「水門事件」發生時那位神秘線人「深喉」馬克·費爾特在2005年的現身。這位當年向《華盛頓郵報》提供在任總統尼克松非法競選行為的聯邦調查局前特工,竟然可以不被「報復」——總統也拿他沒辦法,安然隱身30多年。更容易讓中國人引發聯想的是,把在任總統的選舉醜聞公之世人,難道不會抹黑自己的選舉制度,使國人心目中文明先進的社會制度蒙羞?總統代表國家,總統的醜聞,那就該是「國家機密」,連這也公開,難道不會在全世界公眾面前損害自己的國家形象,並因此危及「國家利益」?然而,我們也看到了,「深喉」及《華盛頓郵報》根本不這樣認為。在他們眼裡,總統是總統,國家是國家,總統本來就是靠不住的,總統手下的一班人馬也本來就是靠不住的。不但如此,民主黨、共和黨、國會議員們也都是本來就靠不住的,任何制度都可能會有漏洞。所以,總統形象不等於國家形象,揭露總統的醜聞,揭露國會醜聞,揭露軍隊醜聞,揭露自己國家的所有醜惡,揭示制度的漏洞不是「賣國」,不是「內奸」,不是「裡通外國」「勾結反‘美’勢力」,不是「危害國家利益」。恰恰相反,把政治人物的所作所為儘可能地公之於眾,迫使他們能夠接受輿論和公眾最大可能的監督和制約,盡量使所有的公權力都不至於被私用濫用,這才是更為重要的國家利益,這才最符合「全體人民的根本利益」。沒有必須的公開,何從監督?何從制約?更可貴的是,美國的民眾竟幾乎都抱著這樣的國家利益觀,「深喉」們、《華郵》記者們竟都成了美國式的英雄。
祖籍非洲、出身黑人血統的歐巴馬當選為美國總統,也給中國人「上」了一堂心理衝擊力非常大的生動一「課」。我們的中小學教材一直以來不遺餘力地向學生灌輸美國存在種族歧視的罪惡,黑人平民歐巴馬卻順利當選總統。這再一次彰顯了自由、平等、開放、包容的社會制度的偉大,也再一次引發中國人對自己落後的城鄉戶籍隔離等等的等級制度的深刻反思,激起中國人對真正自由、平等、包容、和諧社會的嚮往。
今年上海SB會上的美國館的籌備與建造,應該也給中國人上了非常「意外」的一課。在中國(某些)人極為看重對外「形象」並為此常常不惜一切代價的同時,世界第一強國竟然籌不到「舉世矚目」的上海SB會的國家館建館費用。即便建成了,堂堂第一強國的國家館,竟然如此簡陋而備受中國遊客的冷落——對此美國人竟然仍全不當一回事!
……
不但美國,別的國家也不停地給我們「上課」。在我們一些政府官員強調他們所謂的「公共利益」至高無上,要對民眾的土地房產強征強拆時,德國歷史上那位逼皇帝被迫讓步的「最著名釘子戶」磨坊主(當然還有美國那位逼開發商不得不更改大樓設計最牛"釘子戶")給了普通中國人深深的感動與反思;在我們的一些「主流媒體」前幾年不遺餘力宣揚蘇聯東歐變革造成的「動盪」、「可怕」與「災難」,在我們的一些「人民公僕」聲稱公開財產「過於敏感」「難度很大」、沒有一個官員敢於公開自己的財產時,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率先公布自己的全部家產,給了我們很大的「刺激」;在某些人高調宣稱堅持「絕不」、要「筑牢思想防線」的色厲內荏的告誡中,越南的政治改革正邁開大步跨越中國……
其實又豈止是外國,就是我們的港臺地區,也在不斷地給大陸中國人「上課」。在我們的城市管理者使用全副武裝的城管的冷酷暴力以追趕街頭小攤小販來追求城市的「整潔」「秩序」「文明」時,臺灣那位靠街頭擺菜攤又廣行好事而贏得世人尊敬的陳樹菊女士上了美國《時代週刊》「全球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榜」;在我們的一些官員宣稱重大工程都是「公共利益」需要,老百姓都必須犧牲「個人利益」「顧全大局」之時,香港人的「反高鐵」行動讓我們明白:保障底層弱勢群體的利益,讓底層民眾擁有充分的利益表訴與博弈渠道,讓法律的尊嚴得以充分維護,那是更重要的「公共利益」;在我們的官員對批評反對意見、批評反對者扣上頂頂嚇人的「顛覆」「敵對」帽子,企圖用封閉與高壓營造「和諧穩定」之時,今年4月份與6月份臺港兩地分別舉行的兩場執政者與反對黨領袖的辯論——馬英九對蔡英文、曾蔭權對余若薇,讓世人看到了執政者與「反對勢力」平起平坐,就某一重大政治、社會議題舉行公開公正的辯論,在公眾面前展示各自立場觀點,辯論是非曲直這一政治博弈方式的文明進步與榜樣意義……
香港反高鐵集會
只要中國繼續堅持封閉治國以維護壟斷特權的「絕不」那一套,只要我們某些權力者決意繼續以一己私利綁架國家,繼續抗拒普世價值,繼續自外於人類先進文明,繼續抱殘守缺恬不知恥,那麼,可以肯定,中國接下來還會不斷地被外部世界「上課」。當然,這樣的「上課」,中國普通百姓非常歡迎,因為,她促人反思、開啟民智。這樣的「上課」雖然有時也不免讓人一時難堪,卻真正有利於國家與人民的長遠利益。
感謝不斷地給中國「上課」的外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