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21日是泰國的水燈節。曼谷21日下午3時起至午夜,免費開放22座公園,讓市民參加傳統水燈節晚會。每年泰歷12月15日是泰國的水燈節。在泰國的傳統節日中,最美麗迷人的是「水燈節」(LoyKraThong)。這時正是泰國雨季過後河水高漲、月兒清輝的美好季節,在這浪漫溫馨的月圓之日,全國各地,城市鄉村的湖畔、水濱、公園水塘,到處是拿著燈燭歡慶節日的人群。位於曼谷中心的五世皇公園,即是樂園(LUMPHINEE PARK),吸引了四面八方的來放燈觀展的人。
美麗的大水燈令人駐足觀看
公園門口的水燈攤生意就是好
夜幕低垂,是樂園人流湧動,水岸湖邊擠滿了人群,處處歡聲笑語,花香扑鼻。在放水燈前,人人都會在點燃香燭後,雙目微閉,默默祈禱或喃喃有詞,或在祝禱家人平安幸福,或懺悔過失,或祈願水神幫助帶走病痛或不幸。不過更多青年男女,相攜來放水燈,多是為愛的祈禱,希望愛情永遠。許多外國觀光遊客,慕名而來,體驗水燈節的歡樂感恩。大家其樂融融混合在一起,放水燈,歡歌起舞。
許完願的少女輕輕將水燈推走
外族人也一樣虔誠的放水燈啊,小女孩一定要自己放
公園裡低低的輕音樂,絕少高聲喧嘩,安寧祥和一如這漂流的水燈
各式各樣的水燈。水燈中間,插有香燭、鮮花和彩色的小紙旗,以表示禮佛,也有在水燈上放數枚硬幣,表示佈施。
這一隊盛裝的中學生的著裝,風格很是不同啊,像不像古代英式的軍隊?
參加遊園活動的少年,褲子絕對是泰國傳統的一塊布纏成,泰歐組合的風格別有韻味。
婦女們是做水燈的巧手,男人做水燈也絲毫不遜色。放自己親手做到水燈,這也是很多泰國人的心願。沒時間做或者不會做的,只有買了。
水燈節的起源傳說
水燈節的起源,含有很多民間流傳的神話故事,泰國史書記載也是傳說紛紜莫衷一是,流傳較廣泛的,大致有三個。
傳說一:王妃感恩
八百多年前的泰國第一個王朝——素可泰王朝,每年泰歷十二月十五日月圓時節,居民都聚集於首都慶祝「燈節」,而皇上必循例龍舟游河,王后及妃嬪亦隨聖駕游幸,其時臣民嬉水於河中,隨後在國王的主持下,全城大放煙花,徹夜歡騰。相傳皇朝中有位名為娜諾帕瑪絲的貴妃,心靈手巧,極富藝術天才,她別出心裁地用香蕉葉折疊成了一盞蓮花形的燈船,上面以水果雕成的花鳥圖案裝飾,並插上鮮花,點著香燭,放在水裡,使其隨風飄蕩,以表示對佛祖和河神的感謝之情。
國王見後大喜,下令以此水燈作為範例,泰歷的每年十二月十五日為水燈節。從此,每逢水燈節,各式水燈的製作,便蔚然成風,水燈的形狀式樣愈來愈多採,製作技術也更加精巧嫻熟。
傳說二:公主得佛救度
相傳很久以前,暹羅有一個體弱多病的公主,在菩提樹下遇到佛祖釋迦牟尼。佛祖對她說,如果要趕走身上的病魔,就得在佛歷的十二月十一日月圓之夜,把自己的指甲碎和頭髮,放在一個蓮花形的燈座裡,再點上蠟燭,拿到河裡去放。這個故事流傳開來,泰國人競相跟隨,發展成今日的水燈節。
傳說三:國王感恩水神
傳說當年干烹(Kamphaeng)國王掌管暹羅第一王朝速古臺(Sukhothai)時,覺得年年風調雨順並不是理所當然的,對水神MaeKongka又敬畏又感激,總覺得必須大事慶祝一番,才能一表內心對水神的謝意。
後來有個名叫Nophamas的女子,她對這個節日的後來慶祝儀式起著更大的影響。她也為了答謝水神的大恩大德,於是以中南半島上最古老的婆羅門形式,製造一個酷似荷花的水燈,並在水燈內插了焚香、蠟燭,還加一些米飯,撒一點米酒、錢幣,然後放到河面上去,供奉水神。
據說Nophamas還向當時的國王解釋,遠在印度的Nammada河畔,當地的國王是用這樣的水燈來敬祀佛主在沙灘上留下的腳印,何不也用同樣的方法來向水神獻上敬意。
國王贊成,於是就規定每年陰曆十二月,雨季快要結束,水漲船高時,選個花好月圓的夜晚,全國攜老帶幼,一起到河畔,觀看國王為大家點燃第一盞水燈下水禮的盛況。
泰語Loi是浮的意思,Krathong是水燈,水燈節這個傳統節日,就這樣隨著河水一飄七百多年。
三個故事,水燈節都與神佛相聯繫,並起源於王宮。反映了當時國王與臣民虔誠敬佛,感念神佛賜福於人的社會風尚。而這樣王道樂土的美好情愫沉澱在泰國人民的血液中,至今依舊。民眾們繼承著古老的風俗,向皇天后土及水神答謝一年來賜予食用水源,並對丟進江河污穢物而表示悔過,祈能赦免罪衍,幸福生活。
看中國首發 轉載請註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