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唐詩」作為中華文學寶庫中的瑰寶穿越時空,經過千年的歷史,依然散發著耀眼的智慧光芒。唐詩中尤以清代蘅塘退士編撰的《唐詩三百首》最為著名,廣為流傳。從五萬首唐詩中凝練摘選出三百餘首膾炙人口之作,沒有宏大的心胸和氣魄實難完成。
《唐詩三百首》定本後風行海內,幾至家置一本,雖然讀起來朗朗上口,卻因為註疏印本較少,讓人讀來不解其意。縱觀多家唐詩註疏,其中以上元陳伯英女史的註疏本最受歡迎。讀了陳伯英的註疏本《唐詩三百首》,才知道作詩不可一字無來歷,讀詩不可一字不考核也。每次讀唐詩,都覺得回味無窮,含義深遠。
孔子說詩經三百首概括起來就是「思無邪」,無論是描寫青年男女的愛戀,還是百姓的心聲,詩經中的詞句都能讓人感受到古人思想的單純,毫不虛偽的表達自己的感情,那種「真」讓人羨慕,讓人喜歡。讀了杜甫的這首《佳人》也會有這種「思無邪」的感覺。
男詩人描寫美女的詩詞很多,大部分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來敘事寫人,主觀色彩很濃,很少有像杜甫這樣客觀描寫,由讀者自己判斷是非,不經作者引導的詩詞。
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雲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關中昔喪亂,兄弟遭殺戮。官高何足論,不得收骨肉。
世情惡衰歇,萬事隨轉燭。夫婿輕薄兒,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時,鴛鴦不獨宿。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侍婢賣珠回,牽蘿補茅屋。
摘花不插發,採柏動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唐肅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六月,杜甫由左拾遺降為華州司功參軍。第二年七月,他毅然棄官,挈婦將雛,客居秦州,在那裡負薪採橡栗,自給度日,《佳人》就寫於這一年的秋季。時值戰亂時期,杜甫的遭遇和佳人的遭遇頗有共鳴,所以此詩成為杜甫少有的詠美人之佳作。
全詩分三段,每段八句。第一段寫佳人家庭的不幸遭遇。第二段,佳人傾訴見棄於夫的大不幸。第三段,讚美佳人雖遭不幸,尚能潔身自持的道德節操。
第五句至第八句描寫了戰亂來臨,兄弟骨肉不得團圓,雖然官居高位,卻也難以主宰自己的命運,只能隨著世情起浮動盪,這一點似乎也是杜甫的感受,由左拾遺降為華州司功參軍,然後又棄官,事情的變化無法預測,所以官高與官低也就沒有什麼可談論的了,這時的杜甫對於做官似乎沒有以往那麼熱衷了。九、十句既像佳人的自敘,又像作者的慨嘆,世道人情都厭惡衰落,萬事都如風中的燭火飄忽不定。其中「轉燭」引自庾肩吾詩:「聊持轉風燭,暫照廣陵琴。」相傳庾肩吾因侯景之亂,被其部將宋子仙所捕,宋說:「昔聞汝能詩,今可作,若能,當貸汝命。」庾肩吾揮筆寫就上錄《被執作詩》,不卑不亢的表達自己的人生嚮往,宋子仙看後,便放了他。
此事成為「以詩活命」的佳話。描寫戰亂,世事無常的詞句很多,但杜甫用「轉燭」一詞,引用一段典故,就把安史之亂的時代背景蘊含其中,實在是高明至極啊。接下來,詩人敘述佳人被輕薄夫婿拋棄,一新一舊,一笑一哭,對比強烈,讓人更加同情佳人的遭遇。這裡也告訴了我們一點生物知識。「合昏」引自《風土記》:合昏,槿也,華晨舒而昏合。《本草》:合歡,即夜合也。人家多植庭除,一名合昏。這是一種白天開花,晚上把花朵合起的隨時間變化的花。「鴛鴦」引自梁元帝《鴛鴦賦》:豈知鴛鴦相逐,俱棲俱宿。鄭氏《昏禮謁文讚》:鴛鴦鳥雌雄相類,飛止相匹。按:雄名曰鴛,雌名曰鴦。江總詩:池上鴛鴦不獨宿。這兩個鳥兒如此相親相愛,形影不離,從來不會獨自留宿,想來還真是稀有啊。
雖然遭到夫婿的休棄,可是佳人卻依然堅持自己的節操。茅屋破了,牽些籐蘿,修補修補。沒有食物,唯一的侍婢只好把自己的珠寶賣掉換食物。雖然摘了花卻沒有心思插在頭上,只是常常把那柏枝揀個滿把。天冷了,太陽落了,她穿著單薄的翠衫,靜靜地倚著那修長的竹樹。如果在現代,這樣美麗動人的女子過著如此清貧的生活真是不可思議啊。可是在古人看來,卻是十分的高尚。雖然借景比人,卻沒有絲毫的邪念,沒有絲毫的人間情慾,這大概就是人們心目中的「思無邪」吧。「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這一句讀來十分費解,本來以為佳人在山上的時候泉水是清的,因為終日哭泣,出山的時候把泉水弄濁了。看了註釋才知道理解的真是謬之千里。
古人以為「守正清而改節濁也」,意指佳人雖然被夫婿拋棄,過著清貧生活,可是依然守節不嫁,所謂烈女不嫁二夫,此為「婦德」也,在山上既是躲避戰亂,幽居空谷,也是堅守節操,堅持「婦德」,以泉水清喻佳人的清白。出山即是改嫁的意思,以泉水濁喻不能保持節操之意。杜甫在這裡表達佳人節操高尚的同時,也是在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官受左拾遺之前,曾為叛軍所俘,脫險後投奔唐肅宗,被授予官職。在被俘期間,杜甫不向叛軍低頭,始終不忘報效國家,如此為國為民,怎不令人敬佩。佳人的居清貧而守節,與杜甫的居清貧而不忘報效國家,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兩個偶然相遇的人卻因為同樣的境遇,同樣的守節之志,而達到心靈上巨大的共鳴,讓人既憐憫這棄婦,又讓人隱約感到杜甫那為國為民憂思不已的胸懷。
談到佳人的守節,不免讓人想起現代人的圓滑,什麼事情利益為先,全然沒有「守護道德」的心志。當納粹德國的士兵侵略世界時,想到的只是元首的命令,卻沒想到這是不是「違背軍人的道德」;當中國的醫生活體摘取法輪功學員的器官時,想到的只是上頭的命令,卻沒有想到這是不是「喪失了醫生的道德」;當我們為了利益而做事的時候,無論是什麼理由,請先想一想這位清貧的佳人,請先想一想「道德」。
點擊論壇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