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一針見血:溫家寶朱鎔基的報告有何不同(圖) 華爾街日報
溫家寶週六在全國人大會議上發表的年度政府工作報告,兩個方面引起記者注意:與其前任不一樣,他敢於坦率且比較詳盡地談論中國面臨的嚴峻社會、政治問題;但對於問題如何解決,他卻不願多談。
2011年3月5日北京人民大會堂,十一屆全國人大會議開幕,溫家寶做政府工作報告。溫家寶承認:「一些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沒有根本解決。」
沒有解決的問題包括:「優質教育、醫療資源總量不足、分布不均;物價上漲壓力加大,部分城市房價漲幅過高;違法拆遷等引發的社會矛盾增多;食品安全問題比較突出;一些領域腐敗現象嚴重。」
這還只是開始。溫家寶接著痛陳「權力過分集中而又得不到制約的狀況」。他細數農民工在城市受到的種種歧視,並談到農民的土地權利是多麼容易受到侵害。
他也認同公眾對於豪華公務車愈演愈烈的憤怒。這個問題或許是當今中國黨和政府受腐敗侵蝕的最公開象徵。
不妨對比一下10年前時任總理朱鎔基在全國人大上的表現。朱鎔基當時的報告更側重於五年規劃,而像腐敗和收入差距擴大等棘手問題則是一句話草草說完,就像是在描繪政府前五年經濟成就的壯麗詩篇之後再稍加補充。
朱鎔基不願意細說失敗的地方,只說「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比較複雜,不少也同我們工作中的缺點和錯誤有關。」
溫家寶的報告在相對坦誠之餘,對於追究責任或提出解決辦法卻沒有特別深入。他說了些堅持依法治國之類的套話,而此時當局正在對維權律師發起新一輪打壓。他談到需要加強「信訪」相關工作,同時有關部門正力圖禁錮這種傳統的政治抗議形式,有時候更是暴力相向。朱鎔基談到了人權,溫家寶則沒有。朱鎔基談到了選舉,而溫家寶避開了這個話題。
溫家寶對問題的描述是雄辯的,但列出的解決方案卻難以讓人信服。這是一種強烈的反差。難道這就是他所要表達的?
這種情況就像是溫家寶在有意吸引大家對於體制內缺乏政治改革的關注。畢竟正是他去年在深圳發表了那次引起轟動的講話。他當時說:「沒有政治體制改革的保障,經濟體制改革的成果就會得而復失,現代化建設的目標就不可能實現。」
沒有誰指望他在全國人大上說這樣的話,但他的報告似乎有這層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