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距離接觸:一隻麥稈蟲(骷髏蝦)正展示其螯和觸鬚。它們是海生甲殼動物,體細長,多數取食小動物,也有的以有機碎屑為食。這隻麥稈蟲的頭部極其瘦長,據此推斷,很可能為雄性。(圖/Barcroft)
很多人可能會認為,在俄羅斯西北海岸結冰的海洋深處,沒有什麼絢麗的生物犒勞試圖有所斬獲的攝影師,但英國《每日郵報》近日報導,有位攝影師卻直面酷寒的環境,在結冰的海洋深處發現了很多自在游弋的五彩斑斕的海洋生物,並用攝像機記錄了它們的「曼妙身姿」。
海洋生物學家亞歷山大·謝苗諾夫在遙遠的、環境極端惡劣的白海生物站呆了兩年,他敲破北極海面的冰層,從零下30°C的陸地進入到零下2°C的海底,創造出了深海生物奇妙的影像合集,用攝像機記錄了這些海底生物和其生活在全球各地溫暖水域中的近親之間驚人的差異。
謝苗諾夫表示,在這些寒冷海域裡生活的海洋生物與他以前見過的生物完全不同。他說:「對海洋生物學家而言,這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地方。當我第一次潛入海底時,我完全驚呆了。白海以其自身獨有的生物向我展示了一個全新的世界,其中的一些生物令人嘆為觀止。」
他的作品中既有淺粉色的骷髏蝦、奇異的深海小天使,也有怪怪的海蝴蝶一種靠吐網捕捉微生物的海螺。「這些生物如此明艷動人而且罕見,讓我忍不住想接近它們,瞭解它們,獲得更多與它們的生命息息相關的信息。」
謝苗諾夫說:「對很多人來說,這些生活在遙遠的極地深海中的生物大多數陌生得猶如"天外來客",只有一小部分專家和海洋學家知道它們的存在並親眼見過。對很多潛水者而言,這些位於冰層下的寒冷地方很難到達,而且有些生物非常微小以至於潛水者根本就不會注意它們,也無法用肉眼看到它們。」
這些奇異生物的棲息地白海是地球上罕見的最偏遠且未被開發的處女地之一,其位於大西洋東北部,面積是丹麥的兩倍。直到最近,才有潛水者開始被其晶瑩透亮的海水吸引來到這裡,此處海裡的能見度高達40米!
須毛當槳用:這些海洋蠕蟲使用茂密的須毛在海水中行進。(圖/Barcroft)
深海花蝴蝶:一隻正在游動的食肉性海螺。它擁有像翅膀一樣的側翼(位於右下方),這些側翼由足進化而來,依靠持續拍打側翼在水中前行。(圖/Barcroft)
給我一個吻:這隻沙蠶正展示其口器(節肢動物口兩側的器官,有攝取食物及感覺等作用)。它們是海洋環節蠕蟲,藏匿於濕潤的沙子和土中,並使用疣足(樹枝狀的側足)來挖洞藏身。(圖/Barcroft)
深海小天使:它是一種寒帶浮游生物,終身飄浮在結冰的海水之下,壽命很短。(圖/Barcroft)
蟲兒發熒光:多毛類環蟲屬於環節動物中的一種,每個環都有一對肉肉的像枝幹一樣的附加物(疣足)來幫助其移動。(圖/Barcroft)
珊瑚的近親:水螅蟲主要用觸鬚來覓食,其是珊瑚和海葵的「親戚」。(圖/Barcroft)
刺蝟索尼克:《刺蝟索尼克》系列是一款極受歡迎的卡通系列,主人翁索尼克作為世界上最具知名度的刺蝟,從一誕生就憑藉其可愛的造型和不可比擬的速度風靡全球。海中的這個刺蝟是一種無殼軟體的裸鰓類動物。(圖/Barcroft)
藍色妖姬:一種環節狀的多毛類蠕蟲正散發出令人驚嘆的藍色光芒。(圖/Barcroft)
偶遇鄰居:片腳類甲殼動物藏身於水螅蟲聚居地的觸鬚狀覓食結構中。(圖/Barcro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