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譽為是長安街的新地標——孔子雕像
今年1月落成的孔子雕像,當時被譽為是長安街的新地標,至今搬遷正好100天,卻突遭「撤走」。鳳凰衛視主持人楊錦麟評論道:「這一搬遷,再回來就更不容易了。」
而大陸民眾對該像「來去匆匆」也多有微詞,有專家指孔子的價值觀未必適合未來的大陸,也有民眾批評當局「朝令夕改」,孔子淪為政治工具。
此次牽扯到政治角力的主角孔子雕像高度達9米5,由青銅製成,總重量約17噸,原本面向長安街,望著天安門、故宮方向,站立目視遠方,表情「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雙手合於胸前,身佩一把寶劍。雕像上「孔子」二字由香港著名國學家饒宗頤題寫。
21日,中新社記者電話詢問孔子雕塑作者、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長吳為山對於雕像被搬進國博內的看法,他原本表示「不清楚此事,不方便回答」。後又稱「有事找‘國博’」。
當孔子雕像今年年初被安置在天安門廣場上時,《北京晚報》曾引述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呂章申說,「中國國家博物館北門廣場的地理位置足以說明它特殊的政治與文化地位」,此處交通便利,與民眾更加貼近,是民眾認識國博的一個重要窗口,「經過意見徵集,最後決定豎立一個雕像,而且是孔子雕像。」他也認為,不應把孔子像作政治解讀,而應更多瞭解其文化意義。
但現在大陸的做法卻與當初呂章申的說法背道而馳,「孔子雕像遭搬遷」目前在大陸各論壇被熱烈討論著,有網友批評此事「胡折騰,吃力不討好」;也有人調侃稱孔子「暫住證到期了」、「功高震主,被雪藏」、「原來是人才引進,現在掃地出門」。
早前本博秦全耀曾為孔子青銅像揭幕天安門毛主席像對面寫了首打油詩:天安門上太陽升,要看孔子就往東。領袖從此成雙對,先有毛來後有孔。
30年河東,30年河西,磚頭瓦塊也有翻身的時候。過去,同是一個毛澤東,1973年發起了批孔,勢不兩立水火不容。今天,又同是一個毛澤東,相逢一笑泯恩仇,天安門廣場刮起和諧風。香港媒體稱,孔子立像標誌其與革命領袖獲同等地位。老秦別的不敢說,如果天安門廣場上英雄排座次,看來非此二人莫屬:「歷史偉人」孔老二,「偉大領袖」毛澤東。
從2011年1月11日,孔子青銅像悄無聲息地豎立在天安門廣場東,到4月20日離開,其間整整隔了100天,而且是始終見不到什麼解釋的100天。
對此,有人問我你怎麼看?老秦笑著說,值當孔子是個從山東過來京城上訪的沒有暫住證的訪民。他此次天安門上訪100天,就是想為「打倒孔家店」和「批林批孔」中受到的迫害討個說法,鬧平反,想翻案。
此刻,本博又打油一首:孔子上訪天安門,居然要呆100天,左等右等無消息,主席總理不接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