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1日的遊行場面
本週,香港媒體主要關注一下焦點:中共建黨九十年,大陸一片紅海洋,但北京市民並不十分關心;香港「7.1」遊行,人們為何上街?德國之聲摘編如下。
今年7月1日是中共建黨九十週年。《明報》發表報導,題為《首都披紅迎黨慶,市民:與大家無關》。報導寫道:「今日是7月1日,為中共建黨90週年。當局在首都北京,已經佈置了一場紅色「視覺盛宴」。紅旗、紅色標語、紅色海報……作為中國主流顏色的紅色,近日在「紅都」北京再次充斥大街小巷。……在北京市內幾乎所有的居民區內,各居民樓的門前均插上國旗。有居民說,共產黨成立90週年,老百姓生活逐漸富裕,應該插紅旗慶祝。也有居民說:「黨要求怎麼做,就該怎麼做」。還有居民說,插紅旗與大家無關,「每次重大活動都是如此。早習慣了。老百姓該賣西瓜賣西瓜,該生活還得生活」。這些紅旗和紅色標語的費用,基本都由當局撥款,有市民說:「反正不讓我出錢,愛誰插誰插去。無所謂。」似乎不關心是否與自己的稅金有無關係。」
上街是愛護香港的表現
在遠離北京的香港,今天則是回歸中國十四週年的日子,同時也是香港市民傳統上街遊行的日子。香港《蘋果日報》日前發表題為《情勢差過03年,7.1你會上街嗎?》的社評。社評寫道:「市民上街表達意願,其實正是愛護香港的表現,是對香港前途仍存希望。03年港大民調顯示,市民對一國兩制的信心有52.9%,對中國前途的信心更在80%上下,對中央政府的信心維持在40%左右。市民對強推23條反感,覺得是威脅到市民的自由,對董伯的無能和寡斷不滿,但對政府的整體表現還是較滿意的,市民也較相信中央會維持一國兩制。因此03年64燭光集會只5萬市民參加(多數市民認為中央不會干預香港內部事務),到7.1有50萬人上街,那是強烈要求「董建華下臺」和「擱置23條立法」。最新民調顯示,市民對港府信任度創04年新低,對中央政府的信任度更創11年新低,對一國兩制信心也全面下跌。」
社評接著寫道:「近幾年中央官員對香港內部事務的公然干預是使市民對7.1上街感到無力的重要原因。對抗特區政府,市民上街終究還是能導致葉劉下臺、董伯下臺和23條立法擱置;對抗支撐甚或導致特府無能兼無恥施政的中央,市民自感力量太不足道了。
然而,今天擺在香港市民面前的,不是能不能做到,而是應不應該做。香港人應有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韌性,更何況目前在香港仍有遊行示威的自由,而這自由又正在受威脅和宰制中。想到在內地因維權而遭迫害的人士,我們更不應放棄現在仍有的上街的權利。除非你對過去這一年香港所發生的畸變沒有感覺。」
誰迫使市民上街?
《明報》也針對這一問題發表社論,題為《誰迫使人民上街,向專權霸道說不?》。社論寫道:「又到七一,使人意料不到的是,踏入回歸第15年的第一天,竟然成為政府與市民就立法會直選議席出缺遞補機制的「決戰」空間。今日有多少市民參加遊行,相信對遞補機制會否按政府的意志通過和落實,有決定性的影響。政府就遞補機制的操作,盡顯其專權霸道的一面,邏輯理路不通、漠視民意、援引外國個案和解讀民意有偷梁換柱、移花接木之嫌。政府一意孤行,造成一個惡劣的態勢,迫使市民上街表達不滿。難道真的要有數以萬計的市民上街,使部分議員有所忌憚而改變立場,形成不夠票,才能迫使政府煞車?難道只有這樣,香港固有的理性求真、程序正義等核心價值,才不會遭到踐踏,而市民的補選投票權,才不會被剝奪?」
社論繼續寫道:「遞補機制本來較為枯燥、門坎高,不但市民無興趣,傳媒起初未重點報導,市民關切遞補機制約始於10日前,在立法會審議修訂的委員會階段,官員答覆議員質詢時,愈解說暴露問題愈多,官員的理據宛如「高山打鼓,不通、不通」。經過各方深入探討,發覺政府有以堵塞選舉漏洞之名,剝奪市民補選投票權之實的嫌疑。為紓緩民憤,政府作了少許讓步,但仍堅持不全面諮詢公眾,所以,補選存廢可能要視乎今日遊行人數、對專權霸道說不的聲音有多大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