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港公務員引起軒然大波
七月底,利用與香港大學生「外交夏令營」成員見面的場合,中國國務院港澳辦公室主任王光亞對香港公務員發出了罕見的批評。根據媒體報導,王光亞在講話中批評香港公務員「只懂接受及執行指令,不懂得當家作主、缺乏長遠規劃眼光」。他更進一步地將他所說的香港公務員的不足與英國的長期殖民統治聯繫起來,稱為 「成也英國,敗也英國」,說香港公務員在殖民時期執行英國人的命令成了習慣,因此「九七」之後不知道如何當「老闆」和「主人」。可能是為了強調英國人在香港的影響,在提到「老闆」和「主人」兩個詞的時候,王光亞還特意用英文「BOSS」和「MASTER」來表達。
王光亞此言一出,立即在香港引起了軒然大波。贊同者有之,反對者有之,尷尬無言者亦有之。贊成者認為,王光亞的評論絕對不是無的放矢。香港回歸之後,政府公務員缺乏長遠規劃能力,使得香港亂象叢生。遠的不提,就以最近引起民眾不滿的就有內地孕婦湧港產子問題、預算案爭議、復建居屋風波、替補機制等。這些都是因為港府缺乏遠見而種下禍根。還有人以香港物流業在世界領頭地位的喪失作為例證來支持王光亞的批評。他們認為,香港的物流業在世界上獨佔鰲頭多年,但是現在已經退到全球第三位。這正是香港公務員隊伍不善於當家作主、不善於長遠規劃的結果。
反對王光亞批評的人更多。香港高級公務員協會主席蘇平治認為王光亞對香港公務員的指責有失公道。他公開澄清道,事實上香港的公務員團隊一直不斷地向高官提出意見和建議,但在高官問責制下,最終決定採納這些建議與否由問責制高官決定,公務員並沒有「話語權」。例如申辦亞運會的建議,最終因為市民不接受和問責制官員的不採納而未能推行。他表示,王光亞誤將香港公務員制度套用在內地公務員上,並不恰當。香港前工商及科技局局長王永平也認為,王光亞批評的對象應該是特首帶領的問責班子,而不應該針對全港十六萬公務員。
王光亞將批評對象完全搞錯了
當然,面對王光亞的批評,最感到尷尬的還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首長曾蔭權。在王光亞的講話被香港媒體曝光之後,特區政府無言以對。只是在媒體的不斷追問下,一天之後才作出了一個非常低調的回應,說是「特區政府不適合基於報章或別人的引述,發表任何評論」。幾天之後,香港行政長官曾蔭權又出面發表了一個簡短的講話,曾在講話中委婉地拒絕了王光亞的指責。他說:「整個特區政府團隊,無論是問責官員或公務員,都一直同心協力制定政策,推動香港的長遠發展。」針對王光亞關於特區缺乏長遠規劃的批評,曾蔭權還特別強調,在過去幾年,特區政府推出了多項重要政策,當中有很多涉及香港的長遠規劃,例如落實十大基建、發展六項優勢產業、推動政制改革,以及實行法定最低工資等。
在筆者看來,且不論香港政府的工作好壞,王光亞批評的著眼點和用詞都非常不妥當。首先,王光亞將批評的對象完全搞錯了。香港的公務員是世界上最有效率的公務員,而整個社會對公務員的要求應該著眼於執行政策和法律法規的效率。至於長遠規劃的決策,本來就不是公務員份內的事情,那是政治家們的決斷。在英國統治時期,香港的長遠規劃應該由英國政府負責;在香港回歸中國之後,這個責任轉落在中國政府的肩上。作為中國政府處理港澳事務的官員,王光亞將本應由中國政府承擔的政治責任一股腦兒地推到香港的公務員身上,實在是有些言不及義。
誰才是當慣了聽呼喝的「奴才」
其次,王光亞批評香港公務員的用詞缺乏邏輯。「成也英國,敗也英國」用在這裡實在是有些不倫不類。我想王光亞的本意是想將他所認為的香港公務員的不稱職歸罪於前英國殖民當局,但是這句話等於是公開地承認,香港的公務員在英國統治時期是成功的,只是到了中國統治時期便成為失敗的了。不知道他這是在表揚英國人還是在貶低香港公務員?我看是兩者兼有。前者是王主任不經意的內心表白,而後者則表現出中央政府的官員們對香港公務員們的傲慢。另一個完全不合邏輯的說法則是要求公務員當「老闆」和「主人」。公務員本意就不是「老闆」和「主人」,公務員是政策決策者們的工具,是公民們的「僕人」。看來王光亞對「公務員」一詞的理解還處在小學生的水平。
其實,整個事件最令人感到不可理喻的是,王光亞作為長期處理外交事務的中國官員,一天也沒有當過主人。如今,他倒是擺出一副姿態來,教導香港的公務員們如何當主人,這實在是一件十分滑稽的事情。自毛澤東時代以來,中國政府中有一句眾所周知的行話,謂之「外事無小事」。言下之意,外交官們是沒有決策權的,任何決策都要由最高領導層作出。由此可見,王光亞是完全不會當主人的,他至多也只是一個聽呼喝的「奴才」。其實,何嘗是外交官們是奴才,在中國的政治體系中,任何一級官員都是上一級官員的奴才。如今,當慣了奴才的王主任要香港人學會當主人,不知道箇中的奧秘為何。假如中央政府真的想要香港人當主人,其實是很簡單的:只要按照香港人民的訴求,允許香港的立法機構和行政首長直選就是了。這樣一來,香港人民就真正當家做主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