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特約記者李元翰等採訪報導】《朱鎔基講話實錄》的出版,在國內引發一輪朱鎔基熱,中共黨報《人民日報》9月13號罕見的以整版篇幅吹捧這本書,香港媒體質疑「朱鎔基值得如此推崇嗎?」指責他迴避談及失敗的改革。海外學者指出,朱鎔基新書為自己推卸責任,但卻掩飾不了他在對中共專制的政治改革方面交了白卷。
《人民日報》的文章題為「一部記錄中國改革和發展歷程的著作」,文章說,朱鎔基主持了財稅體制、金融體制、國有企業、價格與流通體制、政府機構、社會保障體制、住房制度、投融資體制等一系列改革。
香港《蘋果日報》指出,這些改革的成敗,多有爭議,但文章迴避了朱鎔基力倡的醫療改革、教育體制改革,因產業化的方向性錯誤而告失敗。
《北京之春》雜誌主編胡平:「現在中國經濟出現的很多問題,實際上在他做總理的時候就已經很嚴重、很突出了,而他在任內並沒有解決好;那麼到了這些年,這些事情就變本加厲。這當然首先肯定是政治制度的問題。」
《路透社》報導說,在中共領導層換班前,對當年朱鎔基大膽改革的批評越來越多,批評他的改革給當今「天價」樓市等社會問題埋下了種子,包括1990年代國企大改制,引發大規模的下崗和社會動盪。
《南方週末》8號刊登了朱鎔基的部分講話,包括《如果不去關心人民的疾苦,我當什麼總理》。深圳的政治評論員朱健國表示,「這本書出版的時機帶有很濃批評溫家寶的味道」,朱鎔基「希望能證明今天的社會頑疾並非他的錯」。
政治經濟評論家草庵:「朱鎔基是說的多,做的少,口號喊得震天響,但實際達到效果是非常有限的。這個改制過程當中、私有化過程中,是採取一種極不公平的黑箱操作的做法,這個利益集團權貴都是利用他手中的特權,奪取百姓多年積累的財富。」
朱鎔基在位時被稱為「經濟沙皇」,他一直主管金融,並一度兼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他曾說:「我這裡準備了一百口棺材,九十九口留給貪官,一口留給我自己。」
但是,朱鎔基任職金融界的一對子女,卻一直是海內外輿論批評太子黨「撈錢」的對象。《維基百科》指出,他的兒子朱雲來是由朱鎔基的愛將王歧山引薦,後來接替王歧山出任「中金公司」董事長。
朱鎔基的愛將因貪污腐敗被判刑或畏罪自殺者眾多,包括前「光大集團」董事長朱小華、前中國銀行(香港)第一副總梁小庭、前中國建設銀行行長王雪冰、前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長李福祥、前中國銀行(香港)總裁劉金寶等等。
張偉國(香港《動向》雜誌主編):「朱鎔基為代表的中共黨內很多開明人士,他們跟隨這個體制,大大小小也做了很多違背人性、違背良知、違背文明準則的行為,甚至於手上都有血債、都有犯了罪、犯了錯。」
《人民日報》資深記者凌志軍最近再版的《變化:1990-2002年中國實錄》一書,披露當年朱鎔基精簡機構,打算減少300個正副部長、1900個正副司局長,把國務院的3萬人員減少1萬7千人。但是,只有電子工業部長胡啟立同意撤銷自己的部,令朱鎔基失望和無奈。
外界評論指出,不進行根本的政治改革,維護中共一黨專制的改良只能是徒勞。
胡平:「固然,還有江澤民、還有一大堆人在那裡,那些人都相當的保守,朱鎔基顯起來要開明一些,但是在政治改革上、在民主改革上,在這方面是交了個白卷,這是他最大的缺陷,儘管當時以他的地位要真正推行這種改革、要實際去貫徹,也很困難,但是他講都講的很少。」
《路透社》引述中國網民對朱鎔基改革的評論說:「改革就是允許一黨以最長的時間存在,來加強它們的權力、財產和穩定。人民的需要諸如房子、醫療、選舉權、司法公正等,都沒得到滿足。實際上,普通老百姓沒有從他的改革中獲得任何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