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有媒體報導稱,9月以來,存款加速流出銀行體系。前15日,工行、農行、中行、建行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存款較8月末減少4200億元左右,出現罕見天量負增長。因此,四大行不得不向央行等上級單位呼救:不僅完不成存款任務,沒有錢放貸款,而且未來日常支付都可能出現危機。
更讓商業銀行著急的是,央行和銀監會在8月就下發了文件,要求商業銀行可以向地方融資平臺輸血,以支持保障房建設,但8月存款已經出現大幅度下降,加之央行再度上調準備金,各家銀行都在拚命拉存款,保證準備金上繳央行的任務完成,沒有力量對保障房項目增加貸款。9月,就在商業銀行為存款大幅度下降而一籌莫展的時候,國務院常務會議又作出明確規定:銀行業金融機構可以向符合條件的公租房項目直接發放貸款,也可向符合條件的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發放貸款。雖然口氣不是命令式的,但誰都知道,保障房項目是政治任務,誰拖延,誰掣肘,就摘誰的官帽。
很顯然,商業銀行現在是「幾頭受氣」——地方政府可以拿商業銀行不貸款為藉口,推卸保障房建設開工率不足的責任;中央政府則會認為商業銀行是在故意貽誤保障房建設的戰機;老百姓則會埋怨商業銀行存款利率太低,比影子銀行低幾倍,而且負利率時間太長。銀行業再次成為輿論的焦點,真正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商業銀行為什麼沒有錢了?保障房建設所需資金為什麼到9月還沒有落實?他們的邏輯源頭在哪?在央行抗通脹的思路不對!
今年初,我曾在文章中認為,應對中國式通脹不能靠緊縮貸款規模實現,緊縮的力度太大必將造成社會資金的全面緊張,最後的結果必然是高通脹沒有壓下,經濟增速卻下來了,滯脹難以避免。到6月份,高利貸現象已經在全國很多地方氾濫,大量存款將被影子銀行捲走。為什麼很多「好人」也將存款從國有銀行取走交給高利貸中介?為什麼那麼多人鋌而走險,追逐高息攬儲?我們必須想一想存款人的感受,想一想中小企業的感受:目前實際的通貨膨脹率肯定高於10%,但一年期存款利率只有3.5%,活期存款利率甚至不到1%;貸款是多少?正規的幾乎沒有,不正規的最少20%,最高的已經達到100%。如此懸殊的利差,如此不靠譜的銀行業存貸款利率,我們怎麼能一味地指責高利貸黑心,指責老百姓貪婪呢?
為什麼銀行存款利率必須高於通脹率,為什麼真實的通脹率必須符合實際?因為我們不可能回到計畫經濟時代,不可能完全取締影子銀行。國家可以有國有企業和民營經濟,物價可以有政府管控,也必須有市場定價,資金怎麼可以完全由政府定價呢?央行的利率體系背離市場太遠必然受到懲罰。影子銀行告訴了我們:央行不講理,我們更不講理。一個極端必然引發另一個極端。
現在央行撞到 「槍口上」了——國務院要求銀行業對保障房建設安排信貸,但所有的商業銀行卻沒有錢,給「糧票」也沒有用。現在是中小企業缺錢,地方政府缺錢,國有企業包括國家級大型基礎設施項目都缺錢,商業銀行也缺錢了。有人說央行的資產負債表上有70多萬億,錢多得很嘛。其實,刨去那對沖3萬多億美元外匯儲備的資產,央行能夠使用的錢也很少。央行才真正是「兩難」。
說錢緊,沒有人聽,只有保障房的貸款無法落實,才讓我們知道了社會資金面真是很緊;說抗通脹鬥爭必須及時地解決央行資金定價嚴重脫離實際的問題,也沒有人聽,只有商業銀行存款出現大幅度下降,才讓我們知道負利率原來有這麼大的副作用,影子銀行的高息吸存能力有這麼厲害;溫和地指出政策的失誤是沒有人喜歡聽的,但當危機警報拉響,不想聽,也必須聽,而現在聽可能還來得及。
保障房要大建,銀行必須先有錢。怎麼才能使商業銀行流動性稍微寬裕一點點?央行需要緊急降低存准率,需要立即增加市場貨幣投放量。貨幣政策現在已經不是微調的問題,而是不得不開口子的問題。再不聽,將來可能要開大口子,引發新一輪流動性氾濫。
只有先開口子,才能回過頭來解決影子銀行問題;只有較大幅度地提高存款利率,才能奪回被影子銀行佔領的陣地。當然,存款利率的大幅度提高是要付出極大代價的,如果想讓震盪小一點,財政就必須拿出很多補貼,可能需要1萬億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