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兩國之不同,在飛機上就看得清清楚楚。旅美多年的袁曉明先生曾寫過一篇題為《空姐的年齡與職業的歧視》的文章,調侃說,在美航班機上不僅吃得不好,而且享受不到如中國、日本等航班年輕漂亮空姐的優質服務。這次回國,我們來回都是乘坐美國航空公司的班機,看到在飛機上服務的「空姐」,經常有五十多歲的「老太太」,若僅看相貌,我懷疑有上六十的。只是美國人顯老,不敢這麼亂猜。
空姐傳統上屬於「美女職業」,是年輕飯。選空姐如同選模特,形象、身材、年齡都要求甚嚴。對許多男性乘客來說,在十幾個小時疲勞枯燥的飛行中,這些窈窕淑女是唯一的亮點。航空公司要靠這個競爭。但是,女權運動之後,歐美風氣漸變。特別是美國,搞出了「性別歧視」、「年齡歧視」、「形象歧視」等等名堂。航空公司曾因為解雇體重過大、年紀過大的空姐而被起訴。當然,女權運動也使大量婦女成為勞動力,航空公司的女乘客越來越多,這些人對於男人喜歡的美女服務可能很不以為然。於是,許多男性、中老年婦女進入或留在這個行業。乃至在空姐之外,有了「空嫂」、「空叔」、甚至「空爺」、「空奶」。以我這次旅行的經驗看,飛機上的勤務人員中,二十幾歲的美女一個也沒有見到,主力是四五十歲的。其中偶有男性。
中國在這方面,則似乎還處於過去時態中。空姐是美女的同義詞,這在八十年代已經根深蒂固了。讀過一篇小說,以第一人稱敘述作者在飛機上目睹一老外不斷向美麗得耀眼的中國空姐調情獻媚,但那位空姐禮貌地回絕,使作者長舒一口氣,很是讚揚那空姐扞衛了中國的尊嚴。要知道,那是個大家不停地抱怨美女大量「出口」嫁老外的時代。此小說主題的成立,就是建立在空姐即美女的基礎上。我當時從來沒有資格坐飛機,沒有錢不說,買飛機票還要單位開證明。畢業工作兩年後,因為一直給《文匯讀書週報》寫專欄,受該報之邀訪問上海,還許諾報銷飛機票,於是第一次享受了近乎高幹的待遇。那時在飛機上有兩個終生難忘的印象:一,飛機居然管飯。那第一次品嚐的黃油麵包真好吃!二,空姐又年輕又漂亮,如同天女下凡。第一次乘飛機,本來最擔心飛機會不會掉下來。空姐一來,馬上希望飛機能多飛兩個小時了。
如今市場經濟蓬蓬勃勃,乘飛機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了。空姐職業隨著中國民用航空的高速發展迅速普及,按說應該容納更多普通人進入。但是,在中國當空姐彷彿還是如同進好萊塢一般,直到不久前,媒體還不停地報導空姐海選、佳麗如雲、錄取率僅2%等新聞,並配有許多照片。問國內的親友,大家也都說國內空姐普遍年輕漂亮。美國航空公司的那些「老太太」在中國很難有機會上崗。
我將此事拿到微博上討論,引起不小的反響。一位有旅行經驗的網友指出,空姐這行業,看似端茶倒水的簡單服務,但一出現異常情況,處理起來就非常複雜,經驗變得很重要。特別是面對國際旅客,語言、文化等方面的訓練十分重要。以他親身之感受,年紀大的服務人員明顯比年輕的空姐更為週到。
其實,美航上的這些空姐本來大多也是二十幾歲從事此業的。只是現在的航空公司無法再以年齡的原因解雇她們,她們只要身體狀況容許,就可以一直干到退休。所以,許多人就這麼一直干到六十多歲。
最近美國紀念9.11十週年,空姐自然成了主角之一。你很容易發現,這些人中許多年齡偏大。此一劫難讓人們更為尊重她們的經驗和敬業精神,而不是她們的相貌和年齡。更不用說,在人口迅速老化的時代,年輕人越來越稀缺,任何行業都有責任延長職工的工作時間,讓上年紀的人「發揮余熱」。否則日後就更老無所養。
與美國不同的是,中國的民用航空是一個非常年輕的產業。現在從業的許多年輕漂亮的空姐,是本行業中的開拓者。我非常尊重她們的服務,也正因為這種尊重,我希望社會不要以色相衡量她們的價值,而是鼓勵她們過了三十五歲以後,仍然能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並以常年積累的經驗和技能,進一步提高中國民用航運的質量。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