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或多或少的見過金屬打造的貨幣,現在也不乏很多玩家收藏一些近代以及古代的貨幣。大家都比較關注貨幣的形狀、材質、圖案花紋,不知你是否細心觀察過很多貨幣上的字體其實是非常細膩的書法藝術呢。
古今上下的貨幣發展歷史的長河中,出現了石貝、貝幣、鐵貝、銅幣、銀幣、金幣、紙幣等許多材質不同的貨幣,收藏和鑑賞錢幣,不僅會使人驚嘆於中國的歷史悠久,更會被錢幣上多姿多采的書法所折服。而通過品析古錢上的書法,既可加深對中國貨幣文化的瞭解,又有益於掌握各個歷史時期錢幣的特徵,從而提高對錢幣的鑑賞水平和識別能力。
縱覽我國古錢幣上的書法,其形態、風格、書體、筆力可謂瑰麗多彩。錢幣書體大概分為篆書(大篆、小篆、懸針篆)、隸書(秦隸、漢隸)、楷書、行書、草書等,如果將歷朝歷代的錢幣排列在一起,除了大小、薄厚不一致外,其獨具魅力的漢字書法鑄造藝術如一整套「書法大成」,反映了中華民族燦爛的書法藝術。
春秋戰國時的鏟幣、刀貝、圓錢上的文字都為大篆。它的產生,與當時人們的生產、生活有非常緊密的關係。因為當時各諸侯國的文字沒有統一,故字體多變,筆畫複雜,結構顯得飄逸,書文樸質凝重,字無定法,書無定勢,呈現出書體特有的原始美。秦統一中國後,採用簡化的小篆文,對漢字規範和發展起了重大作用。隸書、章書、草書、楷書、行書等書體隨後出現,這些都詳盡地記錄在古錢幣上,形象地展現了當時書法藝術的發展,構成了連貫性的、氣象萬千的整體美,是我國書法藝術史上獨特的篇章。
西漢末年(公元7年).新朝王葬時期鑄造的錢幣,其篆體文字末尾或尖如懸針,或圓如垂落在書法上具有多樣變化的美感,後人稱這種字體為懸針篆,也是古代錢文書法中的一絕。南北朝北周的布泉、五行大布、永通萬國,錢文均為「玉箸」,圓熟工巧,文字豐滿,俊逸綺麗,有「篆發絕工,六朝之冠」之美譽。宋代皇宋通寶九疊篆文,線條勻稱,屈曲層疊,非常巧妙。
在中國書法藝術發展中,宋代是一個鼎盛時期,因而產生了蘇東坡、趙信、蔡京等著名書法家。體現在錢文上,就有宋徽宗「建國通寶」、「政和通寶」、「大觀通寶」蘇東坡的「元右通寶」蔡京的「崇寧重寶」,宋太宗的「太平通寶」宋真宗趙恆的「景德元寶」等。
縱覽歷代錢文,許多名家之作更為幣文書法添彩增色,同時也使一些名家的精彩墨跡賴以錢幣遺留下來。諸如秦半兩銅錢上的小篆文,系秦代書法家李斯所寫,其字體狹長,勻圓遒勁;三國時吳國大泉五百、大泉當千兩種錢文,為當時書法家皇像書,其書勢沉著自然,痛快淋漓;唐代幣開元通寶四字,為唐初大書法家歐陽詢所書,其書風格勁險,韻味悠悠;宋代的一種元豐通寶幣,為文豪蘇軾所書,風致抑揚,豪放勁秀;清代的咸豐通寶、咸豐重寶幣錢文,為清代書法家戴熙所撰,其書骨秀格清,熟練潤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