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12月24日爆發大規模反普京抗議活動 圖片來源: AP
俄羅斯這個星期六舉行的要求普京下臺和重新舉行議會選舉的抗議示威規模超過以往。前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支持示威群眾,他呼籲普京不要當沙皇而應立刻下臺。普京的一些親信紛紛倒戈加入到了抗議示威之中。
示威規模超過以往
俄羅斯這個星期六再次爆發大規模的反政府抗議示威。從鄰近中國的遠東城市伏拉迪沃斯托克到西部波羅的海岸邊的加里寧格勒,一百多個城市的群眾走上街頭要求誠實選舉,重新選舉議會,以及普京下臺。
首都莫斯科的抗議規模最大,而且規模要超過兩個星期前12月10日的那次示威。警方說,參加示威的人數至少達3萬人。但示威組織者認為,最少有12萬人參加示威。在示威集會的地點薩哈囉夫大街上,人山人海,集會現場擠得水泄不通。
戈爾巴喬夫:普京干了三屆已足夠
前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雖然未參加示威集會,但戈爾巴喬夫表示,他支持示威群眾,他呼籲普京應立刻下臺。
戈爾巴喬夫說,俄羅斯需要的是真正的民主,不需要沙皇和蘇共總書記。他說,普京當了兩屆總統和一屆總理,干了三屆已經足夠,在普京周圍早已經形成了盤根錯節的勢力家族和利益集團,已經到了普京辭職下臺的時候了。
眾叛親離親信拋棄普京
星期六示威的另一大特點是,普京的一些親信紛紛倒戈。普京的主要密友,10年來一直擔任財政部長,不久前剛剛辭職的的庫德林在示威集會上登臺發言,他呼籲立刻重新舉行議會選舉。
庫德林說:「我們正面臨危機,因此我們需要一個合法行之有效的政權。但新的政權必須通過選舉產生。我準備參加選舉並幫助同執政當局對話。」
庫德林在俄羅斯的執政集團中擁有巨大影響。但庫德林演講時,台下部分示威者認為他是普京親信,因此吹口哨嘲笑他。
恩師之女勸普京順應民意
在要求普京下臺的一片喊聲中,同普京關係密切的克謝尼婭-索布恰克也登臺演講。她呼籲普京能聽到和順應民意,完成權力和平移交,避免暴力革命。
克謝尼婭-索布恰克的父親、已故的老索布恰克擔任過聖彼得堡市長,曾是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俄羅斯民主浪潮中的領軍人物。老索布恰克在聖彼得堡發現和提拔普京,被認為是普京的恩師。
俄羅斯不要普京
不讓普京得一張選票
主持示威的反對派領袖,前議會副議長雷日科夫說,示威集會需要通過決議,決議內容包括重新選舉,釋放政治犯,讓反對派能登記參加政治競爭等等。他宣讀了決議的最後一條內容。
雷日科夫說:「最後的一條非常重要,我們需要大家的回答,請認真聽好。我們呼籲所有的俄羅斯公民,在明年3月4日的總統大選中不投給弗拉基米爾-普京任何一張選票。大家是否同意?」
台下的萬人齊呼:「同意」
接下來,人群再次齊聲高呼:「俄羅斯不要普京」,「我們還將再來示威」。
風向改變
同上一次的大示威相比,這次示威的基調有些變化。台上的演講人和台下的群眾更多強調普京下臺。要求普京下臺的呼聲和口號這次特別多,遠遠超過上一次。
另一個變化是,受政府控制的俄羅斯的幾家主要電視臺都對這次的抗議示威做了大量報導。
眾多名人登臺反普京
俄羅斯文化藝術界、新聞界、政界等大批名人這次紛紛登臺演講,或是發來錄像呼籲普京下臺。
著名作家阿庫寧說,老百姓渴望生活在誠實國家中。但普京建立起來的卻是一個充滿謊言和掠奪民眾的政權。
目前最受歡迎的詩人貝科夫說,俄羅斯的公民社會正在改寫歷史。
手舉哈維爾像的示威者
著名記者羅曼羅娃特別呼籲全體示威者為民主先驅,剛去世的捷克前總統哈維爾默哀一分鐘。
普京成勃列日涅夫
著名電視記者帕爾菲諾夫說,普京想永遠執政。普京把俄羅斯帶入類似勃列日涅夫的停滯時代。現在的俄羅斯就如同勃列日涅夫執政時的1976年。俄羅斯網民現在嘲諷普京如同當年的蘇聯人嘲笑勃列日涅夫。
示威者手持標語:普京下臺,我們不要第二個勃列日涅夫 美國之音白樺
反對派領袖,前副總理尼緬佐夫說,決不讓普京重返克里姆林宮。他說,盜賊不應呆在克里姆林宮中。新年應該沒有普京。
前總理卡西亞諾夫說,只要示威堅持下去,一定能取得勝利。
普京不用網際網路
目前在俄羅斯網民中人氣最旺,被許多人推舉接替普京可能成為俄羅斯新總統的博克作家納瓦爾尼發言中嘲笑普京是膽小鬼。他說,俄羅斯網民越來越多,但普京卻遠離現代科技,普京從未使用過網際網路。
反對派領導人亞申說,沒有人相信普京和梅德韋傑夫的改革誠諾。因為吃人肉的人永遠不會變成素食主義者。
前國際像棋大師卡斯帕羅夫說,只有推翻普京政權,才有希望拯救俄羅斯。
原標題 : 俄大示威 親信倒戈 戈爾巴喬夫勸普京別當沙皇
来源:美國之音中文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