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元旦,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黨刊《求是》雜誌新年第一期上發表文章,公開了兩個多月前在十七屆六中全會上的部分講話稿,其中以罕見的強硬語氣指責「國際敵對勢力正在加緊對我國實施西化、分化戰略圖謀」,並警告要「深刻認識意識形態領域鬥爭的嚴重性和複雜性」。這份遲到兩個月的講話稿一經披露,就引起輿論的廣泛關注,並被普遍視為輿論控制收緊的信號。
《求是》雜誌的前身是著名的《紅旗》雜誌,後者於1958年在毛澤東親自倡議下創刊,成為中共中央主辦的權威理論刊物。《紅旗》雜誌是 「大躍進」和中蘇分裂的產物,後來成為文革前後萬人矚目的「兩報一刊」之一,是中國共產黨正統意識形態的體現。1988年6月,《紅旗》雜誌停刊,7月更名為《求是》並正式創刊,目前為半月刊。
有觀察者指出,作為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近年來在每年第一期《求是》雜誌中發表文章似乎成了一個慣例:如2008年1月1日發表胡錦濤的文章《繼續把改革開放偉大事業推向前進》;2009年1月1日發表胡錦濤的文章《努力把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提高到新水平》;2010年1月1日發表胡錦濤的文章《努力開創新形勢下黨的建設新局面》,而2011年則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 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
胡錦濤的這篇文章,事實上是他在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上講話的一部分,本次全會的主題為「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宣示了九項決定。其中將「網路建設和管理亟待加強和改進」作為「突出矛盾和問題」之一,並專辟一段「發展健康向上的網路文化」,強調要「加強對社交網路和即時通信工具等的引導和管理」。這種政策宣示,也被看作是2011年年末以來各地推行包括微博在內的網路實名制的源頭。
胡錦濤在《求是》上的文章原文表述為:「在世界範圍內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的背景下,誰佔據了文化發展制高點,誰擁有了強大文化軟實力,誰就能夠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同時,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國際敵對勢力正在加緊對我國實施西化、分化戰略圖謀,思想文化領域是他們進行長期滲透的重點領域。我們要深刻認識意識形態領域鬥爭的嚴重性和複雜性,警鐘長鳴、警惕長存,採取有力措施加以防範和應對。」
但值得注意的是,相對於胡錦濤講話的高亢調門,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的相關決定、會議公報、宣傳部長劉雲山講話、《人民日報》社論、新華社特約評論員文章等各個權威渠道中,都沒有出現關於「國際敵對勢力」的內容。
相反,全會《決定》提到「堅持發展多層次、寬領域對外文化交流格局,借鑒吸收人類優秀文明成果」,甚至提到「鼓勵文化單位同國外有實力的文化機構進行項目合作,學習先進位作技術和管理經驗。鼓勵外資企業在華進行文化科技研發,發展服務外包。」而對立色彩較強的表態也不過為「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維護國家文化安全任務更加艱鉅」。同樣,十七屆六中全會公報中也完全沒有提到「國際敵對勢力」的措辭。
會議閉幕後,中共宣傳部部長劉雲山在《人民日報》撰文《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其中也僅提到「我們要在日趨激烈的國際文化競爭中贏得主動,絕不能照搬別國的文化發展模式」,甚至大篇幅地闡發了「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文化部黨組書記、部長蔡武在內部學習中甚至提出「在同西方和整個世界的意識形態和各種思潮交融交流的過程中,吸取一切對我們有益的營養,豐富和發展我們的文化。要以更加寬廣的眼界、更加廣闊的胸懷來對待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另外,十七屆六中全會閉幕後的《人民日報》社論與新華社特約評論員文章,也恪守《決定》和《公報》的口徑,同樣提到「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維護國家文化安全任務更加艱鉅」,而沒有向強硬方向走得更遠。由此看來,「交流交融交鋒」和「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中性化表述,是十七屆六中全會後中共宣傳口徑的統一措辭。而胡錦濤文章在提到這兩個概念的同時,也加上了原來《決定》中所沒有的、戰鬥色彩強烈的「佔據文化發展制高點」的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