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世界銀行的標準,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貧困人口減少了3.5億,人類發展指數也有很大提高。但「減貧」不等於「滅貧」,更不等於民眾已經富裕。事實上「民窮」依然是最值得關注的問題。中國經濟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還面臨嚴峻挑戰。
什麼導致貧富差距?我認為有兩項:第一,腐敗;第二,壟斷。這都和政府權力有關。我們的壟斷,不是經濟自由競爭的結果,而是行政權力造成的。中石化2009年盈利第一名,原CEO陳同海因受賄被捕,之後查出他平均每天花公款人民幣4萬元用於個人享受。按原來的改革計畫,不應這樣。但改革不到位,就變成這樣。
近年來有種傾向容易誤導部分民眾:把貧富分化歸因於市場經濟。可「仇富」的本質是「仇腐」,是對腐敗的仇恨。我始終認為,有人在刻意轉移目標,把民眾對腐敗的憎惡,轉移到一般富人身上。富人有靠勤勞、善於經營致富的;也有靠弄權謀私、結交權貴致富的。把公眾憤怒轉移到普通富人身上,不但不利於民富,還會引起嚴重的社會後果。
我們面前再次出現了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是向舊體制復歸,還是走向民主、文明、和諧的現代國家。答案當然是後者。如何實現?首先要讓老百姓富起來。
普通老百姓(甚至專業人員)消費不足,根本原因在收入水平不高。靠投資拉動的增長只能使資本收入增長,而資本收入增長在中國有兩種情況:第一部分是國家資本。國家資本只能造成國家收入、國有企業收入增長。第二部分是特別有錢的人的資本,如果其份額增加,也只能使極富的人收入增加。
所以,不可能依靠投資增加來增加普通人收入。如果要解決長期問題,還是要轉變增長模式,使產業升級。我們是製造業大國。以現在巨大的製造業來說,就是製造業本身要向微笑曲線的兩端延伸。這兩端在傳統意義上都是服務業,不管前端的研發、設計還是後端的品牌銷售、渠道管理、售後服務,都是服務業。向兩端延伸的結果會使一部分服務業成為獨立的產業。
要使老百姓富起來,國家走向民主、文明、和諧,要靠經濟改革,也要靠政治改革。此外我還想重複一下建設法治國家。這個問題目前無論在立法方面還是司法方面都遇到一些困難。至於民主、憲政問題,要想辦法推進。這裡首要的一點是應有好的討論氣氛。不但要讓老百姓富起來,還要讓老百姓敢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