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人一句好話,你才能得到別人回你一句讚美;給人一個笑容,別人才能對你回眸一笑。舍與得的關係,就如因和果,因果是相關的,舍與得也是互動的。能夠舍的人,一定是擁有富有的心胸;如果他的內心沒有感恩,結緣的性格,他怎麼肯捨得給人,怎麼能讓人有所得呢?他的內心充滿歡喜給你,他才能把歡喜給你;他的內心蘊藏著無限的慈悲,他才能把慈悲給你。自己有財,才能舍財;自己有道,才能舍道。有的人心中只有貪嗔愚痴,他給人的當然也是貪嗔愚痴。所以我們勸人不要把煩惱,愁悶傳染給別人,因為舍什麼就會得什麼,這是必然的因果。
什麼是「智」?「智」字拆開, 上面是知識的「知」,下面是象徵太陽的「日」,一般的知識並不是「智」,有一個光明在內的才叫「智」。什麼是「慧」?「慧」字下面有個「心」,慧字上方的部分好像是成長的樹。一個人除了可以觀照這個世界外,還要有心,並讓心中的光明不斷成長,這就是「智慧」。幾乎所有的人都在追逐著人生幸福。然而,不像卞之琳《斷章》一詩中所寫的那樣,我們常常看到的風景是,一個人總在仰望和羨慕別人的幸福,一回來,卻發現,自己正被別人仰望和羨慕著。其實,誰都是幸福的。只要,你的幸福,常常感受在別人心裏。
生活有時是一塊布幔,它會讓真相遠離我們的眼眸,於是我們迷失了方向,看不見前面的路標。在這個時候我們需要閱讀自己:閱讀自己的心靈,閱讀自己的思想,閱讀與我們相關的一切。閱讀自己,我們會發現心之畔總有小鳥在嫩嫩的柳梢上歌唱,蝴蝶在花叢裡舞蹈;閱讀自己,即使閉上眼睛,我們也能在一個安靜而甜美的夢境中感覺到,一朵雪花落在水面上,化作了一片鴿子的羽毛。
我們能否獲得自由,相當程度上取決於我們能否把自己從眾目睽睽中解脫出來:撥開刀光劍影般的眼神,進入無人之境,發現自己生命歡悅的所在。按照自己的情趣和天真本性活活脫脫地生活,在澄清的境界中開出生活的繁花。 自重的人必然自律;自律不是道德問題,是美感問題。自律是發自內心的,是內蘊,與別人加諸己身的紀律不同。自律是聽命於自己,所以自律的人自立,有一點傲然不群的氣度,吸引力不自覺而生。一個人不能選擇他所處的環境,但他可以選擇他的思想,他的思想雖然不直接改變他所處的環境,但遲早會為他形成新的環境。
一個人相信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他往往就會成為那樣的人。如果我們不斷地對自己說我做不到,那終將我真的是做不到了。相反,如果我相信我能做到,那我遲早會做得到。生活中難免有「不平」的事情,但你老是糾纏其中,總在不平中生活,也未免太累,有時真需要學會放棄,放棄才能輕裝前進,才能擺脫糾纏,以博大的胸懷應對生活的每一次饋贈,每一次失落。既要有豪情追尋幸福和成功,也該有勇氣接納痛苦和失敗;不要因一時之得而自得其志,亦不可因一時之失意而自墮其志。
人間總是喧囂,因而佛陀保留清靜;人間總有污濁,所以上帝平鋪聖潔。韶華已逝,卻依舊動人,因著那份從容和淡定的心靈;華髮飛舞,奔走在遼闊靜寂的大漠之中,成就一種內心的渴望;蔥蘢歲月,行走在滿地斑駁的陽光之中,一路相伴美艷幽花。從容,淡定,純潔,高貴,如此面對生活,詩意地棲居。
在物慾橫流的現實社會中,我們常常會迷失自己,陷於物質的無止境追求中,但在靈魂深處總有一處始終堅守著,與肉體無關,與物質無關—那便是心靈。高貴的心靈,處在雲端,盡覽蒼穹,卻仍守得一片神聖的寧靜;高貴的心靈,停在歲月的齒輪上,任滾滾紅塵飄灑而過,多年後仍可奏出生命的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