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號的高官「物資特供處」(網路圖片)
據《法制晚報》2011年9月15日報導,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範志紅告訴記者,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沿街叫賣的老北京冰棍,都是用糖精製作的,特點就是甜度高、會結晶、味道發苦,對人體有害無益,胃腸功能較弱的人群,會出現頭暈噁心。
在物質匱乏的六十年代,白糖和紅糖定量供應,就連0.49元一斤的像牛屎粑模樣的古巴糖也十分緊俏。老百姓想多吃點甜食,糖不夠用,只好花一角錢到小店裡買一小包(大約20克)糖精,添加在水裡麵粉裡補充甜味。對於糖精,當初似乎很神奇。只要在碗裡放上一兩顆細鹽粒兒大小的糖精,滿滿的一碗開水就甜了。只是那甜味不像白糖開水甜得純正,甜得誘人。糖精水喝一次就傷了,不再想第二次,那甜味不正。沒有辦法,誰叫吃不到糖。
一開始我們並不知道糖精對人體有害,六十年代中期有了些耳聞。不久,中國鬧起了文化大革命,不知怎的,糖精也漸漸退出了市場。
在最困難的六十年代初,雖然老百姓吃糖難。但中央對幹部有食物補貼,按級別供應數量不等的肉、蛋、糖、豆等。本博秦全耀當時家住東四西大街,不遠就是北京東華門三十四號的高官「物資特供處」。那裡的白糖紅糖應有盡有琳琅滿目,甜得我們只能望糖興嘆流口水。「物資特供處」的產品品種還有從國外進口的名牌家用電器、手錶、香水、呢料、朱古力、白蘭地、威士忌、衛生紙巾、珠寶首飾等等。俄羅斯產的頂級黑魚子醬、法國產的鵝肝醬在這裡只不過是尋常之物。這裡的國產名優特新產品也是應有盡有,餐飲部宴會需要的茅台酒、五糧液都從這裡採購。這裡的黃花魚,一斤0.46元。黑崩筋大西瓜八分錢一斤!個個像籃球那麼大。
官員吃白糖紅糖,老百姓吃糖精。要說毛澤東時代的六十年代老百姓的生活比蜜甜,沒錯。糖精就是主旋律,糖精就是那定盤的星。
(原文標題:毛澤東時代比蜜甜:官員吃糖老百姓吃糖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