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出訪亞洲的時候發表了一番著名的言論,稱美國對於中國人權問題的顧慮「不能幹涉到全球經濟危機、全球氣候變化危機以及安全危機。」(圖片來源:外交政策)
【看中國記者蔚藍編譯報導】4月30日,美國國會議員弗蘭克·沃爾夫(Frank Wolf)在「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上就陳光誠成功逃脫軟禁發表評論。文章副標題說,現在又到了美國為了它的理想挺身而出的時刻。
2009年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出訪亞洲的時候發表了一番著名的言論,稱美國對於中國人權問題的顧慮「不能幹涉到全球經濟危機、全球氣候變化危機以及安全危機。」美國人權活動人士對此感到震驚和失望。要是我,就會像當初為了理想勇往直前來到美洲大陸的人們一樣,做一個維護正義的鬥士,而不會閃爍其辭避重就輕。
隨著盲人維權律師陳光誠在上個星期的勇敢出逃,中國人權問題即將「干涉到」本週希拉里和美國財政部部長莫西·蓋特納與北京政府的戰略經濟高層對話。干涉其實是必然的。美國曾被譽為自由的燈塔、「地球上人類最終最美好的希望」,如今卻到了聲譽攸關的時刻。歐巴馬政府必須迎接挑戰,允許美國駐華大使館履行其在壓迫海洋中成為自由之島的使命。
在2月10日歐巴馬總統會見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之前,我和其他幾位國會議員聯合簽署了一封信。我們敦促總統遵行里根總統在冷戰高峰時期提出的久經驗證的外交模式——當里根在為具體異見人士發聲的時候,他將美蘇關係中的所有其他方面全都與人權自由、宗教自由進行掛鉤,而不是將那個國家一些特例獨行的原則邊緣化。我們敦促歐巴馬(向中方)提出關於包括陳光誠在內的六位著名的中國公民在他們政府手中遭受巨大迫害的案件。
中國慘不忍睹的人權記錄盡人皆知。那個政府壓制一切民眾信仰包括天主教主教、基督家庭教會領袖、西藏僧侶、新疆維吾爾族穆斯林以及法輪功修煉者。騷擾、恐嚇和監禁是每天最重要的事。我們的「國務院年度人權報告」指出,中國是「一個獨裁國家」,政府持續的遏制言論與出版自由並鉗制民間社團。陳光誠的案件並非特例,而是大量記錄在案的政府濫用職權的表徵。
儘管陳光誠逃脫軟禁的具體細節仍不為人所知,但很顯然只有那些敢於冒著巨大危險的幫助他逃離曾折磨、隔離、虐待他長達18個多月軟禁的人們才可與他的英勇相提並論。陳光誠被粗暴的軟禁家中引發了世界的廣泛關注和譴責,此前曾因莫須有的指控「故意破壞公物和聚眾擾亂交通罪」獲刑入獄。
據信,許多幫助陳光誠的人後來已被拘留、逮捕並被審問。儘管官方並沒有確定兩國是否會就此事進行磋商,但我們可以推斷美國國務院官員正在就陳光誠事件與中國政府進行討論。然而,這些官員應該時時提醒自己中國政府迄今為止是如何回應此事的。因此,他們應該拒絕接受任何對陳光誠未來安全含混不清的保證。他們只需要看看何佩蓉(何珍珠)就知道了。她因為給陳光誠的成功逃脫提供了關鍵性的後勤支持而被軟禁,目前下落不明。
傅希秋,對華援助協會會長,同時也是六四學生領袖,星期一在《華盛頓郵報》刊文表示,陳光誠從未「建立過政黨或政治團體。他從未宣揚推翻共產黨。」但是,陳光誠希望「作為中國公民(和他的家人)過上正常的生活」。他加入了如同前蘇聯異見人士納坦·夏蘭斯基(Natan Sharansky)和亞歷山大·索爾仁尼琴(Aleksandr Solzhenitsyn)一樣的神聖行列。他們面對暴政的勇氣引起了世界的遐想。
現在需要的是另一種勇氣——政治勇氣。如果陳光誠現在確實在美國的外交保護下,他會一直在美國的保護之下嗎?陳光誠會決定留在中國嗎?他和他家人的安全會有保證嗎?陳光誠案件和其他類似的案件會成為雙邊會談的重點嗎?
情況比較複雜,但陳光誠的案件並不複雜。實用主義外交於是派上用場——可能正是受此影響,約翰·布瑞南,美國國土安全和反恐顧問,在週末被問及陳案的時候回答說,總統會在維護「與重要海外國家的關係」中來「平衡我們對人權問題的承諾」。但是實用主義不應導致以放棄陳案的代價來博取良好的外交關係。
陳光誠代表了中國的未來。他聰明而勇敢。他愛他的家庭並深切的關懷與他一道的中國公民。但直到中國政府出現實質性的轉變之前,陳光誠和他的同胞們諸如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劉曉波、作家余傑以及那些我們還不知道名字的人們,都將會被他們所熱愛的國家視作敵人。我們可以確信隨著陳光誠命運的展開,他們也在密切關注著一切。
對於陳光誠逃脫軟禁的時機已經有了很多報導。陳的脫逃剛好發生在尷尬的薄熙來醜聞爆發之後和今秋共產黨領導人換班之前,這樣的時機從外交政策領域的常識來看是再壞不過了。然而對於美國來說,這是顯示其對人權承諾的一個機會,而這個時機卻是再好不過了。
陳光誠事件創造了歷史。但對於美國是否能夠站在正確的立場,人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