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圖片)
將心安放於發黃的歷史故紙堆中,在字裡行間縱覽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長河,其中諸多英雄豪傑、風流人物豪氣干雲的氣魄。且拋開古道西風、大漠長河的蒼茫,以及那大浪淘沙、驚濤拍岸的氣勢,還有一種喜慶、祥瑞的情懷如烙印般代代延續在華夏兒女血脈之中,凝結成——龍鳳呈祥。
祖先足跡
龍鳳文化最早源於新石器時期
鯉魚躍龍門、百子圖、仙翁抱壽、龍鳳呈祥……在中國諸多傳統的吉祥圖案中,龍鳳呈祥是尤為漂亮的一種。畫面上,龍、鳳各居一半。龍是升龍,張口旋身,回首望鳳;鳳是翔鳳,展翅翹尾,舉目眺龍。周圍瑞雲朵朵,一派祥和之氣。從古至今,不論民間還是顯貴,家中籌辦喜宴均會在宴會最顯眼處,粘貼一張龍鳳呈祥,渲染出滿堂的喜慶。
在文獻中,「龍鳳呈祥」一詞最早出於《孔叢子·記問》:「天子布德,將致太平,則麟鳳龜龍先為之呈祥。」之中。自此,龍鳳呈祥便被賦予喜慶祥瑞之意。
在發掘的文化遺址中,陝西寶雞北首嶺仰韶文化遺址曾出土一件「龍鳳紋」彩陶細頸瓶。這件珍貴文物的出土,向世人揭示:龍、鳳文化均起源於距今七八千年的新石器時期。在那遠古時期,我們的祖輩便已經在精神中孕育出龍鳳文化。
天生一對龍鳳集孔
老聖人之精華
作為源遠流長、蘊含豐富的文化現象,龍、鳳都是中華民族的圖騰、標誌、符號和象徵。龍常常被稱為「鱗族之長」、「眾獸之君」,而鳳則有「羽族之長」、「百鳥之王」的美稱。隨著一代代文化流傳,龍、鳳所具有的美好深意被人們融合在一起:一個是眾獸之君,一個是百鳥之王;一個變化飛騰而靈異,一個高雅美善而祥瑞;兩者並用而成龍鳳呈祥。那麼,龍鳳合併對古人而言又代表著什麼呢?
古人在出土文物給我們留下了答案。出土的商代和戰國時期的玉飾、玉珮中,這些飾品紋飾不一:有的圖案是龍銜鳳,有的則是龍鳳同體。而在屬於殷商時期的「龍鳳冠人形」玉珮比較典型。龍在右,鳳在左,龍張口低頭,鳳曲頸揚首。這些龍鳳合併的出土文物中,龍形均氣勢磅薄,鳳圖則施色艷麗美觀,龍鳳或翩翩對舞、或逗嬉成趣、或顧盼生姿,均反映出當時人們陰陽諧和的觀念,也可見當時龍鳳受人們尊重的程度。
正因龍鳳的美好含義,龍鳳還與孔子、老子衍生出一段「天生一對」的故事。據傳,孔子曾赴洛邑拜見老子。回來後,孔子三天不講話,弟子們問他見老子時說了些什麼,孔子嘆道:我竟然見到了龍!孔子在這裡稱老子為龍。
而另一則故事則講:老子見孔子帶著五位弟子在前面走,便問:前邊都是誰?其弟子答:子路勇敢、力氣大,子貢有智謀,曾子孝順父母,顏回注重仁義,子張有武功。老子聽後嘆道:我聽說南方有鳥,其名為鳳。這是老子比孔子為鳳。
龍鳳是天生一對,孔、老也是天生一對。這是古人追求將老子和孔子二者靜動自如、仁愛為本的聖德思想融為一體的美好願望。這大概也是文獻中最早的有關龍鳳相合、天生一對的記載了。
秦時明月
龍鳳飛入帝王家
順著歷史的脈絡繼續探尋龍鳳的腳步,大約從秦漢開始,龍和鳳的關係有了變化。龍鳳開始出現在皇宮飾物之中。
一方面,通過秦代的「鎏金龍鳳紋銀盤」、漢代的「四神紋」瓦當、隋代的青瓷鳳頭龍柄壺、唐代的龍鳳紋銅鏡、宋代的鳳紋龍把玉碗……可以看到,龍鳳圖案自秦漢時期便開始出現在皇家以及顯貴的日常用品以及把玩飾物之中。
另一方面,在古代龍的身上開始有了象徵君主帝王的喻義——君主帝王們均稱自己是「真龍天子」。
既然在古代帝王以龍比己,作為對應,帝后妃嬪們就開始以鳳比己了。帝王服為「龍袞」,帝后便戴「鳳冠」;帝王住「龍邸」,帝后居所便為「鳳樓」;帝王有「龍火衣」,帝后便有「鳳頭鞋」,等等。
龍與鳳配合、對應的情形,一直延續到現在,且廣泛流行。不同的是,現在龍鳳呈祥的飾物早已不僅限於帝王專屬用品,而是進入尋常百姓家。
在孔聖人的家鄉山東曲阜,當地人們有著刻送龍鳳印章的習俗:小孩出生,是男孩就送上刻龍印章,寓意「望子成龍」;是女孩就選鳳,寓意「望女成鳳」。或小夥子選鳳印章送姑娘,姑娘選龍印章給小夥,寓意「龍鳳」良緣、幸福綿長。
居住在東北的朝鮮族,至今還流傳著「龍鳳匹配」的傳說。傳說中,龍子先化作蛇郎再化作英俊小夥兒向三姑娘求愛,婚後即去應考。而三姑娘的姐姐偷燒了龍子留下的蛇皮,使考中狀元的蛇郎只能以龍身飛回。三姑娘見狀自殺,變成了一隻火紅的鳳凰。於是龍鳳和鳴,雙雙飛向天堂。
龍鳳呈祥的文化延續至今,反映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習俗之中。其寓意卻均是是恆久流傳的象徵合諧、求吉祈福、吉祥福瑞。傳說中的龍有種種神性,倘若這些神性要用一個字來概括,那就是「力」,力量的力;鳳也有種種神性,這些神性也可以歸結成一個字,那就是「美」,美好的「美」。龍是力量的象徵,鳳是美麗的象徵。龍和鳳的結合,是力和美的結合;龍和鳳的對應,是力和美的對應。龍的力為鳳的美提供著支撐和歸宿,鳳的美為龍的力提供了目標,增添著特別迷人的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