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歷史學界和考古界的研究表明,日本國土上出現最早的文字其歷史年代對應於中國的東漢末期,也就是公元300年左右。這種在日本國土上最早出現的文字是漢字,是由中國學習引進的。據史籍記載,公元三世紀末,王仁從百濟(今韓國境內)渡海到日本,獻《論語》十卷及《千字文》一卷,這是日本使用文字的開始。在日本國內發現的最早的漢字石碑也屬於這一年代。
歷史學界把文字記載的歷史稱為「信史」,在此之前的時代被稱為「傳說時代」。中國的「信史」要從中國的甲骨文時代算起,這樣算來,當中國擁有了兩千多年的信史之後,日本的「信史」才藉助於中國的漢字剛剛開始。《中庸》字被日本的皇族拿去作為族名,「大和民族」便由此而來。
比較一下今天最原始的非洲部落居民的文化形式,可以想像1800年前的日本人的文化狀態。在第一次與早已經誕生了《詩經》、《春秋》、《易經》、《禮記》、《史記》、《漢書》等傳世經典的輝煌的中國文化接觸,沒有文字歷史的日本人肯定充滿了震驚、惶惑與欣喜。在1800年前的歷史環境中,兩個文明差距如此之大的國家之間的往來肯定存在著巨大的不平等。一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的文明上國,一個是窮居海隅、朦朧無知的蠻荒小邦,海島小國對於雄踞於亞洲大陸上的中央帝國的那種發自心底的崇拜,恐怕怎麼形容都不過分。於是,中華文明中代表核心價值兩個字「中和」的「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中庸》)字,被日本的皇族拿去作為族名,「大和民族」便由此而來。當然,「中」字他們是不敢拿的,因為「天下之中」屬於亞洲大陸上的中央帝國。中央帝國最優美的服裝「吳服」也被拿去做了國服,這就是所謂的「和服」(事實上,在日本國內,至今「和服」都被稱為「吳服」)。就連今日被視為日本國粹的「忍者」也來自大陸上的中央帝國,乃江浙一帶的馬戲團東渡海峽,在日本定居下來,在與周圍環境的互動中發展出了獨具特色的「忍者」文化。
在一個長達一千多年的歷史時期中,「中華」兩個字在日本就意味著先進、優美、宏大、合理,代表著最高的價值,是日本國從上到下唯一的學習和模仿對象。理所當然的,由漢字的引進所必然伴隨的「中華思想」的引進成為引導日本人從野蠻走向文明的光明途徑。這並不是否認日本民族自己的文化歷史,作為日本人學習和模仿的對象,中華文明及中華思想都是客體,日本民族自身的發展才是日本文化的主體。這有點像今日的美國和歐洲的關係,美國思想文化的源頭在歐洲,但是美國人卻又在歐洲文化的基礎上發展出了獨特的美國文化。歷史的細節告訴我們,直到中國的明代中葉,中華文化和思想依然是日本人崇拜和學習的唯一外來文化。從皇室到大名,從文臣到武將,那種閱讀中華典籍的痴迷,那種聆聽中華上音的沉醉,在日本的史書和文學作品中屢有記載和表現。直到現代,這種崇拜中華文化的現像在日本的上流社會仍然得到很高的推重。
日本現代的著名作家司馬遼太郎本名叫福田定一,因為崇拜中國漢代的司馬遷,所以給自己取的筆名為「司馬遼太郎」,意思是「比司馬遷差得很遠的太郎」。日本著名右翼人物岡崎久彥家的客廳正中,懸掛的是中國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和軍事家諸葛亮的《出師表》。
那麼,在日本學者話語中的「中華思想」究竟是什麼呢?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6點:
1、代表上天意志的尊嚴感;
2、居於「天下之中」的道德優越感;
3、優美的文明系統;
4、先進的生產和生活方式;
5、天人合一的完整政治結構;
6、不容置疑的文明同化力量和拯救能力。
近兩千年以來,日本人都是生活在這種「中華思想」的陰影之下,甚至可以說,日本文化是基於中華文化而產生的次文化系統,面對中華文化始終有一種深深的自卑感。但是,當西方開創出了工業文明,並且這種新興的工業文明在與古老的農業文明的碰撞中顯示出不可阻擋的壓倒性的巨大優勢之後,始終處在自卑狀態下的日本人迅速調整了自己的文明取向,把自己原有的從屬於中華文明的次文化系統全面轉向西方的工業文明,並迅速發展出從屬於西方工業文明的次文化系統。
然而,兩千年以後,中華在日本的眼中卻整個走向最高價值的反面。比如,在中華傳統文化中,信與仁義禮智同為最重要的倫理之一,誠實守信是為人之本,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國古人非常重視誠信,講究「誠」,是指以誠待人;講究「信」,是因為「人無信不立」。《聖經》中也說:「誠信比財富更有價值。」,毛澤東奪取政權之後,60餘年來一直致力於摧毀中華傳統文化,官媒天天造假,奶粉有假的,大學文憑有假的,學術論文有假的……;種種造假行為導致了中國人之間的誠信危機,也嚴重影響了中國人在國際上的形象與信譽。有網民說在日本公司工作時,有一個常駐北京的日本人營業部長公開在會議上說:「中國人是絕對不能相信的。」日本人當時列舉了許多大陸官員弄虛作假、欺騙外商的實際例子,使在場的日本人也非常認同他的觀點與結論。
60餘年以來,西來的共產體制使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幾乎喪失殆盡,同時也極力利用了從古至今人性中最壞的一面,告密、間諜,互相監督,使中國人之間互不信任,也不敢公開講真話。堅守誠信其實是一種不分時代、不分地域的普遍真理;古人云:「誠者天之道也,誠者人之道也,誠者商之道也。」孔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子還認為寧可去兵、去食,也不可失信於人。因此對於中國古代的聖賢們來講,堅守誠信是一條不可逾越的道德底線。而縱觀當今的中國社會,任何一種行政的政策與手段都已經無法根除社會的弊病。
一個喜歡中日文化的法國人說,如果走在巴黎街頭,看到亞洲人,即使對方不說話,他也能猜出對方是中國大陸人還是日本人。
區分方法有三:一、注重穿著,注意形象,舉止優雅的是日本人;出門只會穿西裝,身形缺乏鍛練,隨意懶散的是中國人。日本人著裝有無品牌,都極乾淨、得體,由於長期泡澡皮膚白皙,又很注重頭型,走在街上一絲不苟,精神煥發。中國人愛穿西裝,由於缺乏鍛練,走路都看著累,架手架腳,不矯健,更不在意頭型和裝束,顯得慵懶缺神。二、禮貌得體,謙讓有度,說話聲音小的是日本人;隨地坐臥,邊走路邊吐痰,說話聲音像打雷又旁若無人的是中國人。日本人走路時讓路、過人,禮讓謙虛,等紅燈不急躁,有耐性,謹慎小心。偶與日本人目光相對,神態親近和善;中國人習慣搶路、擋路,缺乏禮讓概念又渾然不知。天熱或走路累時,隨地就臥,摘領帶,挽褲腿,旁若無人,說話聲音還大,好像世界只有他們存在。目光相對,總是凶巴巴的,好像時刻防範著周圍人。三、景點前仔細欣賞藝術,低頭拍照、尊重文化環境的是日本人;景點前比比劃劃、不在意藝術本身,照完像走人,只說不看的是中國人。日本人懂得欣賞藝術,欣賞和拍照各得一章;中國人只在意「到此一遊」,具體藝術本身價值如何,卻不怎麼關心。
法國人的話不無道理,西方很多旅遊機構多次將日本人評為「最受歡迎的旅遊者」,中國人好像至今榜上無名。在西方人的眼裡,一個國家公民形象等同國家和民族價值,形象實在太重要了。西方無人關注日本民族優雅的外表之下,曾經給亞洲人民帶來的那場血的災難;無人深究日本人禮貌謙恭的背後,那一顆永不認錯的心。
毋庸置疑,以上這些軟實力綜合起來就是中日兩國人的形象,它深入人心。所以我們中國人應該悉心研究一下,把自己良好的公民形象樹立起來,如若以小節掩大義,那有多吃虧。
日本政府機關雖然位於東京市中心,但是不少建築相當老舊,內部陰暗,一些辦公人員的辦公桌也十分陳舊,「舊」成了外來者的唯一印象。這麼做是為了保持建築物和辦公室的整體風格嗎?並非如此,因為日本政府機關的所有開支都得公開透明,而日本民眾不僅關注「看不看得到」錢花到哪裡,而且要質疑錢「值不值得花」。如果有一筆開支講不清楚,花得浪費了,是要有官員出來負責的,所以為了納稅人看了舒服,辦公桌雖然舊但得照樣用。
做好政府廉政建設,無疑是中國社會當下十分關心的事情,但「縣級以上政府定期公布三公經費」的規定出來後,人們反倒擔心這一制度或遭遇抵制,或者遇到敷衍,無法堅持下去。中國大陸如何從制度上防止腐敗的產生,仍然是一個棘手的難題。
然而日本,雖然在戰後出現了田中角榮、竹下登等政客腐敗大案,卻在公務員層面上,幾十年來類似的腐敗大案十分罕見。早在1950年,日本就制定了《國家公務員等出差費用的法律》,到2007年11月為止,57年中前後一共修改17次。這個現行法律適用於總理大臣到一般職員,對他們每天在國內或國外的住宿費、用餐費和交通費,按照不同級別,分別詳細規定。日本公務員招待用餐費用則是每人一餐平均不得超過5000日元,並且要記載和公布用餐時間地點、用餐者姓名和單位、金額和店名以及相關事項。由於對各種公務開支做了細緻的硬性規定,再加上公眾的高度質疑,日本公務員想在公務開支上「玩貓膩」非常難。
長期以來,大陸民眾都期待「三公經費」能夠達到制度化的壓縮,希望通過公開透明、社會監督來予以推進,但這只是一個使勁的方向。在一些單位,由於缺乏硬性規定,財政經費的使用存在太多漏洞,財政預算成了軟而無力的「豆腐預算」,錢並沒有花到位,一些單位缺乏節約意識,甚至在年底「突擊花錢、用完預算」,以免來年預算減少。
春秋時期,齊景公曾問晏子:「廉政而長久,其行何也?」晏子回答:「其行水也。」古人的精闢回答,應給後人莫大的啟示。「三公」只是當前廉政建設的「開頭」,如果我們能進一步明確標準,堅持公開透明,真正激勵節約,就一定能防微杜漸。
中日之間的差距,現在越來越大。但生活質量的高低不在於錢的多少。提高自身的素質才是最重要的。做好自己,不隨地吐痰、買東西自覺排隊,不說髒話、不在公共場所抽煙、不隨便丟棄垃圾、自覺遵守各項規則、法則。如果80%的中國人能做到,中國自然是最適宜人類居住和生存的地方了。
在這裡通過衣、食、住、行和購物來對比一下兩國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水平。
首先說購物,說買高檔品。日本的私家車是很普通的東西,日本人的月工資是35-40萬日元左右,通常在銀行、大手企業、IT和IT關連公司、商社、政府部門、自營業者的月收入更高,通常日本普通的大型企業普通正式員工的工資都在每個月50萬以上,甚至更高(包括每年兩次獎金)。根據日本厚生省的調查,日本會社員的平均月工資在50萬日元以上,但日本一臺普通家用車的價格不到200萬日元,普通車型的價格與中國同價,甚至更低,也就是說用四個月的工資就可以買一輛私家車。而普通的數碼照相機、攝相機的價格比在中國還要便宜。比如可以用3萬日元買在中國出售價格在4000人民幣以上的相機。也就是說一個日本大公司的員工,可以用月工資的十幾分之一,購買中國外企白領一個月工資才能買到的東西。這就是生活質量的問題。
日本人的住房,每戶日本人基本都是住一戶建,也就是中國普通意義上的小別墅。價格在3000萬日元至5000萬日元之間,折算成人民幣是在210萬-350萬人民幣之間,是一戶家庭6-9年的收入總和。這個價格正是中國北京或上海同等面積的房價。但在日本的收入卻是北京、上海收入的十倍甚至更高。日本人可以輕鬆的貸款買房,比如一套4000萬日元的別墅,首期只有100萬日元,然後每個月還6至10萬日元的貸款,40-50年還清。而在中國,貸款需要有各種各樣的條件,而且貸到款以後,一套40萬人民幣的住房,首期也要交5萬人民幣以上,然後也是40-50年還清,但還貸款的數額卻是一戶家庭超過10年的收入總和。而且,日本人住的是五六個房間、有私人停車場和小花園的家庭一戶建(別墅);而中國人住的是兩室一廳。
再說交通。日本的交通方便,四通八達,只要到過日本的人都知道日本的交通環境比北京、比上海要強上多少倍。而且交通費佔收入比例也比在中國便宜,比如日本普通出行的電車票在130日元-300日元之間,月票是通常價格的一半左右,而且日本會社員的車費都是公司報銷。比如一個月收入40萬日元的普通員工,每天通勤的費用也只有200日元左右,佔收入的0.5%,月費用通常在1萬日元左右,佔月收用的40分之一,而且費用還由會社負責。但在北京、上海,普通公司員工的月收入能達到3000元人民幣非常普遍,只有達到主管級的白領月收才能達到4千至5千人民幣。而每個月的通勤費用要在60-100元人民幣以上,佔月收入的10%,而且很多情況下都要由個人負擔。
說穿衣。日本現在的物價是全世界最高的,但遠沒有國內報導的那麼高不可攀。比如,在日本普通的時裝專賣店,買一件T恤,如果是日本以外的國家製造,價格在500日元至1000日元之間,日本本土產品的價格在1500-2000日元之間,佔月收入的0.1%至0.7%,冬裝外套的價格在1萬-2萬日元(2萬日元的冬裝已經算是絕對高檔貨),佔月收入的3%-6%。而在中國,專賣店的T恤通常在50元人民幣有時候上百,按月收3000算,佔月收入的0.15%-0.33%,是日本的1.5倍;而冬裝的價格在200元人民幣至300元人民幣(只是普通牌子),佔月工資的5%-10%,也幾乎是日本的倍數。
再說吃。大家都說在日本吃東西貴,如果按絕對價格來看,日本的東西的確貴,但如果按月收入比率值來看,絕對不比在中國的大城市貴。再對比東京和北京、上海。一個三口之家的日本家庭,每個月的家庭火食費是在5萬日元至8萬日元左右,佔這個家庭男性收入工資的16%-26%(這只是按這個日本男人的最低工資標準,也就是月收入30萬日元),但根據日本厚生省的統計,日本2004年公司人平均月工資是在50萬日元以上,這裡的統計方式是扣除厚生年金、國民年金、國民健康保險以及每月的稅金後的最保守的數字。而在中國,一戶三口之家每個月的火食費至少要在400-600人民幣之間;就按300-500人民幣計算,每天支出了10元至15元人民幣的火食費,也要佔月工資3000元的10%-16%,只比日本便宜不少5-6個百分點。而且,日本人非常注意節儉,在電視上經常有這樣一欄節目,給幾個人每人1萬日元,讓他們用一萬日元生活一個月,最後剩下錢最多的人是比賽的獲勝者。而在這檔節目中,用1萬日元生活一個月的人,通常都會剩下3千日元以上,最多的生活一個月只用300多日元,相當於人民幣200元人民幣。日本人出去喝酒,通常在1萬日元至2萬日元之間,可以吃喝得非常好,按月收入算也就相當於中國的100人民幣至200人民幣,但如果中國人要出去喝酒,通常也要花二三百,比日本要貴。
再說福利。在日本因為每個人都有國民健康保險,所以去醫院只付擔30%的醫藥費。而在中國,雖然也有醫療保險,但去醫院後只能在最便宜的藥物中享受這個優惠,而在很多地方,連做個CT都不享受醫療保險。在日本,施行的是真正的義務教育,小孩子從上小學就不用花錢,不用交學費,家庭只負擔孩子的飯食、書本費,一年的費用在20-30萬日元左右,也就是家庭成年男子一個月的工資,這樣一直堅持到高中畢業。但在中國,九年「義務」教育,還要交學費,雜費,亂七八糟的費用一大堆,一年下來至少也要個三五千。日本會社的員工退休,會拿到一筆不菲的退休金,這是會社感謝這位員工在會社服役了一輩子的感謝,雖然現在日本經濟不景氣,但少則一兩百萬日元,大型會社以及銀行、IT、商社有的可以拿到五六百萬日元,這只是普通員工,如果耗到部長(部門經濟)或以上的級別,這個數字就更高;但中國公司員工退休了什麼都沒有。退休後,因為日本員工都在工作期間交納了國民年金和厚生年金,一般每個月可以從國家領到15萬-30萬甚至更高的退休金(這不是政府公務員,只是普通日本公司員工),而這個時候的醫療費用只花10%甚至3%,這種待遇加上存款,足夠讓已經還清了住房等貸款的兩個老生安心的渡過晚年;而在中國,公司員工退休後除非「人事關係」在公司的員工,多數合同工都沒有退休金,老了以後的生活保障很成問題,而公司又只負擔有「人事關係」的員工,對於普通員工只讓他們交養老保險,而這個養老保險交了以後,等到真的年老了,能從國家的社保局拿到多少?誰知道?而且,醫療費用怎麼辦?中國的醫療費用和藥品費用高得出奇,與人均收入絕對不成比例。
再說玩。在日本旅行,比如去澳大利亞中檔的六日旅,費用在10萬日元左右,相當於月工資25%-33%;去加拿大、美國十五日游,費用在15萬-20萬日元,相當於每個人月工資的一半;去東南亞旅遊非常便宜,10萬日元可以游新泰馬一個星期。而在中國,去澳大利亞一個星期需要人民幣8千以上,比日本還要貴,而且是月工資的2-2.5倍。去美加十五日游,費用在1萬55千人民幣左右,是月工資的4-5倍,去東南亞最近好像也便宜了,但也要8000人民幣左右,與日本相當,但卻是中國人月工資的2至3倍。在中國滑雪,是按小時算錢,一個小時便宜的20元、貴的50元,一天如果想滑8個小時,需要花160-400元,相當於月工資5%-10%;在日本滑雪,按天算錢,一天便宜的7000日元,貴的1萬日元,相當於月工資的2.5%-3.3%,而且從早上九點,可以滑到晚上九點,隨便。在日本看一場美國大片,價格是1800日元,相當於月工資的0.6%,在中國看一場美國大片,價格在30-50人民幣,是月工資的1%-1.6%,也就是說在中國看電影的價格是在日本看電影價格的2-3倍。是日本很多博物館、展示廳對學生都是免費,但在中國對學生也只是優惠;在日本很多體育設施,比如籃球場、小足球場、網球場對民眾都是免費開放,但中國除了學校,想找個踢足球打籃球的地方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