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海外市場對日本經濟的支持作用越來越大,將眼光投向海外投資事業的日本企業也越來越多,招聘新人的標準也益發偏向國際化。
2011年11月∼2012年3月之間,日本某調查公司針對海外投資企業在日本本國大學生與在日中國留學生中間開展了一項精神健康調查。調查的標準由精神科醫生監修,從專家們分別在「全球溝通能力」、「身體健康程度」、「精神健康程度」、「適應環境靈活性」、「心理恢復能力」等方面進行了比較。結果顯示,中國留學生的海外工作適應能力比日本大學生強。
進入2012年以來,日本企業更加強了員工的國際化培養和對新人的國際化要求,將以往主要面向中國留學生的招聘範疇擴大到包括印度和東南亞在內,更廣闊的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學生群,中國留學生失去了「獨大」的位置。不過,這並不意味著中國留學生在日本企業眼中「失寵」。
應該看到,與日本本國留學生相比較,中國留學生首先已經是身處異國他鄉,獨立生活、打工兼職對中國留學生的個人能力都起到不小的催長作用——在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中,能夠生存下來是最基本的問題,而這一點是已經越來越不想走出國門的日本本國學生不能比擬的。
其次,從整體而言,中國留學生身上有著日本大學生缺乏的活力和昂揚的競爭意志,給日本社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少教過中國留學生的日本教授都對中國學生的刻苦努力和活潑向上的性格印象頗深,相比這一點,日本學生則顯出呆板、固守,缺乏競爭向上的心態,甚至映射到日本社會也呈現出發展乏力的疲態。
此外就是中國留學生的應試能力,毋庸置疑地高於世界其他國家的學生。只要是努力學習了,中國學生的成績往往都名列前茅。這一點在完全不瞭解應聘新人的企業眼中,無疑也是一個加分項,起碼表現出學生的刻苦程度和踏實的心態。
但還應該看到,僅僅有這幾項優點,中國留學生仍舊無法在未來的國際競爭中穩操勝券。因此,善於調整自己,發揮優勢,才能夠使留學生活的催化劑作用發揮出來。
既然已經走出國門,就意味已經將自己納入了國際化的軌道,學習目標和學習方法就要隨著自己所處的不同環境做出調整。中國國內的教育是應試教育,這也培養了中國留學生能考、會考的特點,「死讀書」、「讀死書」的情況在中國留學生中仍不鮮見,在日後寫研究論文時,就顯現出中國留學生利用資料、搜尋資料以及分析重組資料的能力劣於其他國家的留學生。而這一點,也正是現今國際化企業對學習型人才提出的一項基本能力。
其次,中國留學生的社會融合還不具備國際化的概念。或許是由於語言溝通能力相對較弱的緣故,很多中國留學生與當地市民社會融合度較差。閑來無事,不少中國學生寧可躲在自己的蝸居裡看盤、上網打遊戲、聊天。與之相比,日本的學生可就忙多了,有參加不完的社團活動、交不完的朋友,還有各種各樣的修學旅行。作為已經身處國際化競爭大潮中的留學生,國際化的社交理念正應該是在留學時代建立起來的。
不少中國學生對自己的未來都做了美好的憧憬,希望畢業後能夠繼續留在日本工作7到10年。但日本企業日益向海外發展,對於留學生的個人技能也有了水漲船高的要求。語言已經不再是單一的敲門磚。企業對於留學生的知識面、涉獵新知識的能力都非常看重。這就給那些抱著「好歹先搞個語言過關」念頭,又想畢業後繼續留在日本工作的留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調整學習目標成為留學生的當務之急。
每個人都有自己所長。如何合理分配自己的精力,將自己的優勢適時、合理地發揮出來,對於直接身處國際化競爭的留學生而言至關重要。中國留學生正可以利用幾年的留學時光揚長補短,在異國他鄉的歷練中更增強自己的國際化適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