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對中國房地產是否有泡沫,國內好些專家各執一詞,分成了兩派。
什麼叫泡沫?泡沫指的是一種商品價格高出了其合理的價位。那麼房子的合理價位是什麼,該如何計算?對此,就像股票的P/E值一樣,國際上有很多計算尺度,如「收入房價比」,「月收入每平米價格比」,以及「租售比」等等。由於中國居民的收入來源繁雜,比較難於得出準確的金額,這裡就用租售比來衡量房子的價位吧。
所謂租售比,就是房價和月租金的比值。比如一棟市值100萬的房子,假如月租金為5千的話,那麼其租售比就是200。而國際上通用的租售比值為160。也就是說,當租售之比為160時,房價就是合理的,當租售之比高於160的時候,房價則有泡沫的嫌疑了。
有人忍不住會質疑,為何租售比要定在160這個節點上?這一數據從何而來?
首先,這是因為歐美房價的上下起伏,在過去的2、300年間與通脹的幅度相似。美國自1890年之後的120年間,扣除了通脹(平均每年2%)的因素,房價雖然有高有低,但平均價位始終徘徊在100這個點上。也就是一旦除去通脹因素,長期來看房價是不變的。
舉一個具體的實例。這裡有甲乙二君,他們看中了兩套一模一樣市值100萬的房子,假設他們口袋裡都有100萬。甲君以100萬買下了房子,乙君以6250一個月租了下來。
以歐美每年平均2%的地產稅來計算(按當年的房價徵收),這兒為計算方便,房租的上升值和地稅的上升值正好相抵,都忽略不計。在160個月之後,甲君擁有的房子升值了,但扣去所付的地產稅、房子的維護費、保險費、管理費等等,他實際擁有的依然是100萬。而乙君把100萬拿去投資理財,他的投資(按歐美過去100年的保守的理財方式,平均回報至少8%)的回報率,正好支付房租。
因此在租售比160的情況下,甲君和乙君在房子上最後所擁有的財富正好相等。這一例子說明從金融的角度來看,在房價沒有泡沫的時候,其實租房和買房沒有優劣之分,只是選擇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已。這也正是為何歐美的大城市,長期以來租房和買房的比例一半一半。
然而,由於中國目前不用支付地產稅,所以160的租售比,可以提高至200。如果還是以市值100萬的房子為例的話,假如月租金為5000元,那麼從金融角度上來看,房價就不存在泡沫,而一旦房租低於5000元,房價就有泡沫之嫌了。
但事實上,當今中國房價的租售比,已經普遍超過了200,特別像北上廣那樣的大城市,租售比平均為500,超出800到1000的也隨處可見。最近,我一個老朋友回國定居,在上海東方曼哈頓租了一套市價800萬的公寓樓,每月租金7500,租售比超過了1000!按先前那個甲乙二君實例來看,那在中國租房簡直太合算了!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還有專家堅稱中國房價毫無泡沫,我倒同意這個說辭,因為再以泡沫來形容中國的房價,已經不準確。猶如普通的秤最多到達300斤,如果一個人體重超過了600斤的話,在醫學上就不能用fat(胖)來形容,只能用obesity(中文中好像還沒有對應的詞兒,翻譯成「痴肥」吧).
有泡沫又怎樣?國內好些專家說,中國國情不同,我們這兒的房價只會漲,不會跌,即使有泡沫也不會破。這句話,30年多前南美人說過;20多年前香港人說過、臺灣人說過、東南亞人說過,日本人也說過;幾年前美國人說過、愛爾蘭人說過、俄國人說過、迪拜人也說過……大家往往都真心的堅信,即使其他地方的房價會跌,可他們那兒的房價只漲不跌,絕對不會跌!
但遺憾的是,結果都有那麼一天,那兒的房價突然掉頭向下……
千萬別心存僥倖!每當泡沫來臨時,總會有人說這次不一樣,我們這兒是不一樣的,可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歷史總是不斷重演,區別在於早晚而已。結果,造就了800年來的一部金融荒唐史。往往是一切保持正常,直到不正常的事情發生,就像日本剛發生的地震海嘯,就在半小時之前還是晴空萬里……
来源:北青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