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 食物養生的奧祕(圖)

發表:2012-06-08 13:3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網路擷圖

中國傳統醫學對食物養生治病的理解,是從食物的「自然特性」去觀察,從「天地造化」的角度去參悟,強調運用天地萬物自然的本性特質來調整人的身體。

不同於現代營養學只著重於對食物營養素的分析,中醫認為食物能對人體起到食養、食治的作用,關鍵點不在於這些食物含有多少營養素,而是在於食物所具有的自然特性上。每一種植物、動物,乃至於礦物,都有其自然的脾氣、稟性。

這個自然特性,指的是食物的四氣(溫、熱、涼、寒)、五味(酸、苦、甘、辛、咸),以及歸經和升降浮沉。食物之所以能糾正人體被破壞的陰陽平衡、氣血平衡、五臟六腑功能失調,就是靠這些自然特性。

我們平時所吃的食物包括谷、肉、果、菜等,這些食物都是在自然環境中孕育而成的。它們在和自然界的氣候、地理環境對抗、適應生存的過程中,勢必在體內形成一種能對抗和適應外界因素的物質。

不同生存環境下的動植物、礦物各有不同的特性,這些動植物、礦物作為食物時,就有不同的治病養生的功效。

比如,生長在炎熱乾旱地區的西瓜,便會產生對抗外界炎熱和乾旱的清涼滋潤特性的物質。所以在炎熱的夏日,食用清涼退火的西瓜,便可消除身體的暑熱之氣。

用西瓜來消暑是一般民眾習以為常的知識,雖不知西瓜含多少現代營養學所謂的營養素,但卻能自然而然的食用來退暑熱,這是承傳於古人流傳下來的智慧,日用之而不自知。

清代醫學家黃宮綉認為:「食物雖為養人之具,然亦於人臟腑有宜、不宜。食物入口,等於藥之治病同為一理,合於人臟腑有宜,而可卻病衛生;不合則於人臟腑有損,而即增病促死。」

食性如同藥性,根據食物之性,再結合身體素質、疾病性質及四時節氣,便可適當地治病、養生

這裡舉兩個門診看病遇到的例子,讓讀者瞭解分清食物「溫、熱、涼、寒」四氣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人蔘是補藥,但人蔘的種類有多種,有涼補、溫補之分。一般來說,人蔘顏色較淡白的是涼補,如:西洋蔘;人蔘顏色較深如咖啡色的是溫補,如:韓國高麗紅蔘。門診時遇到一位62歲的女性患者,脈象沉數有力,有熱像。我跟她說:「妳這種體質不可隨便補,要補最多也只能用像西洋蔘之類涼補的藥材,絕不可使用高麗紅蔘之類的藥。」她聽了直說沒錯!因為幾年前曾經有朋友送她一盒特別從韓國帶回來的頂級高麗紅蔘,說是很補很好,她也覺得吃一點補藥有益無害。沒想到她一吃了高麗紅蔘,馬上昏迷,送醫院急診,共昏迷了3天才醒來。後來,她偶爾想補補身,吃點西洋蔘倒沒什麼意外,人反而感覺很舒服,精神很好。

另一位34歲年輕女性患者,脈象沉弱無力,面色萎黃,說話聲細低微,屬於陽氣虛的體質。一次月經來潮,突然經量多如血崩,血流不止。與她在一起的長輩見狀,急拿約一兩的高麗紅蔘,濃煎給她喝,喝完血崩立止。此位患者,月經血崩乃氣不攝血,血流不止。急用「獨蔘湯」煎服以回陽固脫,得以挽救性命之危。



来源:大紀元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