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以及他的藝術時代(上)(組圖)

作者:安安 發表:2012-10-20 13:3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雍正在位時間短暫,卻對清王朝政治、文化產生了重要影響,尤其在追蹤雍正時期歷史收藏品與資料的過程中,人們發現了一個具有深厚藝術修養與鑽營創新精神的雍正,史料的記載已經不能完全重現雍正王朝歷史的點點滴滴。


雍正朝服像《故宮博物院藏》

人類對歷史的痴迷與杜撰從來都是熱情激昂,從現今電視頻道播出的各路歷史劇、宮廷劇、穿越劇就可見一斑,歷史本身就是一部部充滿傳奇的故事。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王朝經歷了歷史前進的重要階段,同時,大清王朝的皇帝也成為後代瞭解清王朝最重要的佐證。近現代對於雍正皇帝的興趣逐漸增加,圍繞密謀篡權,殺兄、密謀建儲、嚴猛治國等記載的追蹤,研究的範圍開始越來越大。雍正為清代入關後第三個皇帝,出生於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1678年12月13日),名胤禛,是康熙皇帝的第四個兒子,即位時45歲,在位13年,去世時僅58歲。但是,在與歷史的對話中,雍正時期的文化是如此精美、耐人尋味。

恬澹悅心 文人情懷

在歷史上,雍正是一位充滿傳奇色彩的君主,正史與野史中對他的評價表現出極端的差異。正史描述他勤於政事、澄清吏治、穩定統治;民間則盛傳他性情殘暴、喜怒無常、剛腹自用,是個虛偽而寡情薄義的暴君。

事實上,雍正從政極時期為勤勉,儘管在位時間短暫,但是他在清王朝的政治、經濟與文化方面,都是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日本史學研究者佐伯治曾評價雍正皇帝說:「康熙寬大、乾隆疏闊,若無雍正整飭,滿清恐早衰亡。」由此可見,雍正在歷史上的重要性。儘管歷史上對雍正的評價褒貶不一,但是,從雍正本人的藝術修養及雍正年間的藝術品上研究,發現雍正的審美情趣對雍正年間藝術品的風格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史書中記載,雍正自小蒙受康熙的親自撫養,感情篤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的詩賦經書及藝術素養均受到康熙的認可。為了不辜負康熙的撫愛,雍正頗有心機和忍耐力,他潛心讀書,不參與任何爭權奪利的紛爭中去,正是那種恬淡、誠孝的姿態,使得他為康熙的所賞識。

雍正繼位後,為了鞏固皇權,顯示新的君主的力量,不論是在政治上,還是在內務事務上,都充分加強了自己的權威性,並且,他十分重視文化藝術的傳承與創新,重視皇家用器的設計與製造樣式的創新與精緻度。在藝術創作上,雍正也極力追求文雅精簡,體現了高妙而獨特的藝術品位。這些都反映在了雍正朝的內廷製造的藝術品與書畫創作上。

根據清宮內務府《活計檔》的記載,養心殿的造辦處在康熙朝成立,聚集了全國精選出來的最好的匠師,專門負責為內務府製作各式宮廷器物,造辦處《活計檔》流水帳的記錄中記載了當時雍正對於每一件器物的批注,從中我們得以看出雍正皇帝本人的性格、習慣愛好、藝術品位與審美標準。造辦處承做的皇家用器,每一件都要經皇帝核實過目後,才能去製作。當時的器物包含瓷器、琺琅、瑪瑙、漆器、松花石等,均在內府規定的樣式規範下製造出來。每次當裝飾紋樣或器形不符合雍正皇帝的喜好時,就要重新修改、調整或再製。

《養心殿造辦處各作成做活計清檔》中,雍正六年二月十七日《琺琅作》記:「爾等近來燒造琺琅器皿花樣粗俗,材料亦不好,再燒造實物要精心細緻,其花樣著賀金昆畫。」從這些史料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出雍正欣賞高雅之味,厭棄粗俗,不論紋飾、器形還是技法,雍正都會親自給出批注與修改意見。這也使得雍正時期的器物、藝術作品無一顯示出皇家品位與典型的藝術風格。


仿龍泉窯鳳尾尊

精細文雅、玲瓏秀美

雍正朝藝術品的「精細文雅、玲瓏秀美」至今已成為人們讚賞與驚嘆之作。每每在拍賣行的拍品中,我們就會遇到競相爭奪的雍正朝極品瓷器。在歷史的長河中,人們開始關注到這位皇帝的獨特與不同尋常的藝術修養,由於他個人的優秀的審美修養,以及對藝術品製作工藝的極致要求,影響了整個時期的藝術品的風格,因此而成就了「文雅」「精緻」的大成之做。尤其瓷器設計與製作,取得了無可逾越的巔峰成就,形成了獨特的風格。

近年臺灣「故宮」展出的「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展出了雍正時期的兩百多件藝術品、批文,是至今為止最為全面的一次雍正時期藝術品的呈現,從正面直觀地為我們瞭解真正的雍正皇帝提供了參考。展覽中呈現了大量雍正時期瓷器,使得很多人有幸一睹雍正朝瓷器的風采。景德鎮瓷器在康、雍、干三朝最為鼎盛,官窯和民窯均發展得非常興盛,可以稱為中國瓷器的黃金時代。瓷器在這三個朝代都體現出了自己的風格特徵。但是,雍正時期的瓷器具有獨特的「雅」,是其他任何時期瓷器不具備的。

雍正45歲登基,在前二十多年的修學中,積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及藝術修養,他飽讀詩書,靜心於圓明園體悟佛、道之心境,逐漸形成了內斂、深沉的思想修養,因此在宮廷器物的製造上,他追求精緻典雅,講究宮廷氣質。通觀雍正朝現存的各式藝術品,不論是瓷器、漆器、瑪瑙、玻璃、琺琅器、硯臺,還是繪畫、書法,儘管材質迥異,但風格如出一轍,均以簡潔流暢的造型、典雅清新的紋飾、精巧細膩的做工而著稱於世,與檔案記載的雍正審美標準極其吻合。從大量保存下來的朱批檔案裡,我們可以看到他對瓷器生產樣式的要求以及呈核程序的規範。

雍正五年(1727年)下旨曰:「朕從前著做過的活計等項,爾等都該存留式樣,若不存留樣式,恐其日後再做,便不得其原樣。」對於造辦處送樣的瓷器,他會使用「好」與「不好」的評語,還有如「細」、「素」、「薄」、「文雅」、「精細」、「秀氣」等稱讚,「俗」、「厚」、「俗氣」、「粗糙」等批評,這些時常出現在批注中的詞語體現出了雍正對於瓷器的精工與高雅氣質的重視。

雍正時期瓷器之所以能達到如此高的藝術品位,除了雍正自身的藝術修養,對藝術品的嚴格要求之外,還與他重用唐英有關。據《清史稿》記載:「唐英,字俊公,漢軍旗人。官內務府員外郎,直養心殿。雍正六年,命監江西景德鎮窯務。」因此後來唐英成了雍正、乾隆兩朝權力最大的督陶官,唐英在御窯廠一直干到七十多歲才告老還鄉,回鄉不到半年就過世了。可以說唐英為了給皇帝燒瓷是鞠躬盡瘁了。他是一個唯唯諾諾、謹小慎微的人,對於雍正的旨意,從不敢怠慢,為了取悅皇帝,他努力學習,苦心鑽研,後來不光在瓷器上很有造詣,也做得一手精美的琺琅。


琺琅柳燕紋腕

釉上之冠 粉彩琺琅

瓷器到了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達到了歷史最高的水平。不論是器物的造型,還是藝術裝飾的紋飾,三朝都具有各自時期不同的風格特點。但是粉彩和琺琅彩尤以雍正朝為最。在現代收藏界最為引人注意。雍正時期瓷器的器型最為豐富,即有仿古又有創新,尤其是各式裝飾性瓷器最為突出,如牛頭尊、四聯瓶、燈籠瓶、如意耳尊、套杯桃洗、高足枇杷尊等。瓷器紋飾多樣,以圖案為模本,有時比較刻板,除雲鳳、雲鶴、纏枝花卉外,還盛行以過枝技法繪桃果、牡丹、玉蘭、雲龍等,紋飾線條纖細柔和。

受到了當朝書畫家如鄒一桂及惲南田等的深刻影響,雍正朝瓷器風格從康熙時的剛勁硬朗風格,趨向柔美精雅;題材較少山水和人物。雍正個人喜歡宋代瓷器,因此要求藝術品文雅,內斂而不張揚,色彩潤澤,恰到好處。唐英在《陶成紀事碑記》中寫到景德鎮燒造大量仿古瓷器,這個仿古就是模仿宋代的官窯瓷器,如哥窯、汝窯、鈞窯等。仿製水平在後來可以達到難以區分的程度。

雍正皇帝長期住在宮中,從未像康熙、乾隆一樣四處出訪,他深居宮中,勤勉治國,只有在閑暇之餘關心瓷器的生產,但是即便如此,他仍每每親自過問,當官臣們給出新的陶瓷樣式時,他都親自過目。由於雍正個人的喜好,雍正時期瓷器的樣式風格逐漸確定,粉彩、琺琅彩與墨彩瓷都具有極高藝術價值。許之衡的《飲流齋說瓷》中寫道:「粉彩以雍正為最美。」這樣的記載在當時的《清宮檔案》中屢見不鮮,正如《陶雅》所云:「粉彩以雍正朝最美,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鮮艷奪目。」而雍正粉彩的紋飾中又屬花卉蟲蝶最多,其次是人物、動物、博古畫等。而雍正粉彩花蝶可謂是「極品中的極品」。

臺灣「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中一件「雍正瓷胎畫琺琅柳燕紋碗」,有這樣的描繪:「碗侈口,深狐壁,平底,淺圈足。碗外一面彩繪杏花、柳樹,燕子。以粉嫩花蕊和鮮綠垂柳的搭配來傳達春天的氣息。碗的另一面則以墨書題字‘玉剪穿花過,霓裳帶月歸’,兩句出自明朝狀元申時行的詩作。詩末以紅料描繪出‘佳麗’、‘四時’、‘長春’三枚印文,借由‘佳麗四時長春’的吉語,來呼應畫中所營造的意境。碗內素面無文,碗底以藍料書‘雍正年制’兩行宋體款,外加雙方框。」稱雖然不見得能在檔案記事中發現此品之產燒過程,但雍正十年(1732年)皇帝曾因書畫人戴恆、湯振基所進的畫琺琅活計甚好,而下令他們以後改畫琺琅。

(原標題:橫琴自向古音調 雍正皇帝以及他的藝術時代)


来源:藝術銀行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最新文章
更多最新文章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