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資產似乎再現泡沫徵兆。
10月12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再度走高,盤中最高見6.2578水平,升破6.26關口,不僅創下2005年匯改以來的最高,也創下最近19年來新高。與此同時,A股也出現了一小波反彈,上證指數從9月26日的最低1999.48點,反彈到了上週最高的2127點。
更令人關注的是,「地王」重出江湖。保利地產一日之內連續拿下長沙、上海的兩幅土地。特別是上海濱江地塊,爭奪激烈,經過99分鐘、447輪鏖戰,以45億元成為2012年上海總價「地王」,折合樓板價為2.7萬元/平方米;廣州珠江新城D4-B2地塊引來18家房企參與競拍,最終由恆大地產以13.22億元的總價奪得,樓板價達3.29萬元/平方米。在北京,近期成交住宅地塊達10宗,平均樓板價為8181元/平方米。似乎新一輪中國樓市式「麵粉價推高麵包價」的魔幻現實主義鬧劇又將上演。
這再次給了某些幻想中國樓市泡沫捲土重來者以希望。
那麼,真的會有新一輪人民幣升值潮嗎?真的還會有新一輪樓市泡沫嗎?
回答這個問題前,先來分析一下此輪小反彈的動力機制。
其外因是美國再推QE3,歐洲央行決定OMT式量化寬鬆,英國和日本央行也實施了更多貨幣寬鬆政策。而人民幣保持相對穩健的貨幣政策,因此幣值相對升值;內因是出於「維穩」需要,央行增大了短期逆回購的量,9月25日釋放2900億元,10月9日達2650億元,10月11日達590億元,這壓低了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至3%附近,對股市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至於最令人矚目的樓市,與地產商重炒「地王」的火熱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被地產商抱以厚望的「國慶假期」銷售成了泡影,中原地產研究部統計數據顯示,全國主要的54個城市在黃金週7天合計簽約套數,比今年黃金週前一週成交量下降了約70%。
老百姓對樓市反彈並不捧場,原因其實很簡單——房價太貴了!10月11日,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其獎金高達750萬元人民幣,他表達了在北京買套大房子的願望,但樓市的魔幻令其不得不回到現實,有網友幫他算了筆賬:按北京較好地段每平方米5萬元的價格,他的巨額獎金只能買一套120平方米的三居室。
中國的房價已經成為了一個傳奇,就像2007年10月16日的上證指數一樣,在那個令國人仰望的巔峰上,上億中國股民、基民被套牢在頂峰,如今其財富早已風乾。2011年的房價就是2007年10月的中國股指。
國內既得利益者和國際熱錢絕不是「活菩薩」。它們不會做虧本的生意。自2005年7月以來,國際熱錢和國內炒作者在股市、樓市上賺得盆滿缽滿,人民幣對美元已經升值了32%。人們能指望僅僅因為QE3的小小誘惑,它們就奮不顧身地充當「救贖者」嗎?
特別需要強調的是,決定一個國家幣值的,不僅在於其他國家是否施行量化寬鬆政策,最重要的還是這個國家經濟競爭力的盛衰;決定國際熱錢是否繼續湧入的,也不是這個國家是否貨幣穩健,最重要的是能否在那裡賺到更多的錢。如果以前者作為標準,我們或許可以得到人民幣將繼續大幅升值的結論,而如果以後者為標準,這一次的人民幣和資產價格反彈則顯然是曇花一現。
原因很簡單,自2005年7月以來,中國經濟競爭力持續惡化。人民幣升值32%,土地、勞動力價格大漲,資源、能源價格大漲,各種成本急劇提高;而在需求端,內需被股市和樓市泡沫嚴重透支,外需則出現嚴重萎縮,並因缺乏與西方經銷商的博弈能力而被壓制,遭遇越來越嚴重的貿易保護打擊。與此同時,財稅在財富分配中瓜分的蛋糕越來越大。
與此同時,我們看到美國正在不斷改善其經濟競爭力:1.資金使用成本全球最低,基準利率為0~0.25%,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竟達到1.4%左右,QE3也是服務於這一目標的;2.能源使用成本最低,由於美國頁岩氣開發技術全球領先,能源獨立初見成效,美國得克薩斯州中質原油較歐洲布倫特原油價便宜達23美元左右。加上美國在技術上的領先,本土消費市場的優勢、勞動力比中、歐、日更年輕、房地產價格基本見底,其中長期戰略競爭力正在不斷復甦,再工業化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簡言之,自2008年以來,人民幣背後的中長期競爭力不斷下滑,而美元背後的中長期競爭力不斷增強,這種戰略趨勢已經不是短期內QE3使得人民幣相對較緊而會發生逆轉的了。此外,國際地緣政治對中國也非常不利。釣魚島、南海和中東爭端,如果升級,對中國經濟金融都將產生衝擊,對美國則是利好。
總而言之,中國過去30年靠政府主導投資的外向型經濟模式已處在轉型期,中國經濟競爭力的再造,人民幣幣值的內在夯實,要靠真正的改革攻堅——通過深化體制改革,大幅降低政府宏觀管理成本;通過社會體制改革,大幅減負放權釋放民間創造活力;通過分配體制改革,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財富再分配制度。否則,那些仍試圖繼續過去的泡沫繁榮的,都是痴人說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