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大」的人事大戲落幕,外界的一致看法,是在這一場黨內的權力角逐中,太子黨獲得江系的支持,大勝團派。顯然,未來五年的中國政局,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太子黨的掌控。因此,對太子黨多一些瞭解和分析,有助於我們評估未來中國政治發展的可能性。
我認為,作為旗幟鮮明的政治派別,太子黨與團派相比,具有非常不同的四個政治性格:
第一, 太子黨情緒化衝動的個性明顯。薄熙來就是典型的例子:他在處理谷開來的問題上一時情緒衝動,動手打了身居副市長高位的王立軍耳光,這是王立軍憤而逃奔美國大使館的直接導火索。這在溫良恭儉讓為風格的團派那裡是不可能出現的事情。習近平在前幾年韜光養晦,謹言慎行,但是有一次在出訪中美洲的時候還是忍不住教訓美國「不要對中國的事情說三道四」,不經意間流露了本心的霸氣,這應當也是一時情緒衝動的結果。這一批太子黨成員,因為家庭背景,不需要顧忌太多,因此會表現的更加情緒化也是不難想像的。
第二,與情緒化相連接的,就是太子黨成員比較會突出個人特色。如果我們說團派成員比較千篇一律,站在團隊中看不出誰是誰的話,那麼太子黨的很多人很容易辨識。薄熙來是突出的例子,王岐山也是。習近平這一次率常委班子出來見媒體,所講的一番話完全不按照官方的腔調,也是個人色彩的凸顯。如果把團派比喻為羊群的話,太子黨的集體個性比較像狼,而狼的屬性,就有突出個體的成分。
第三,團派這個政治派系有個特點,就是團結。很少聽說團派成員互相攻擊或者挑戰派系首領的;但是太子黨則不然。這個派系尚未掌權,已經爆發薄熙來不服氣習近平的事件,深刻反映了太子黨內部嚴重的對立與分歧。這種對立與分歧,不僅僅是因為政策,路線和個人風格上的不同,也是因為身為太子黨,他們的父輩長期在戰爭和政治鬥爭中產生的派系對立和歷史恩怨,自然會傳承到現在的權力關係中。當年除了毛澤東以外,其他開國元老基本上是平起平坐,他們的子女如今爭奪大位,當然會有不服氣的挑戰動機。
第四, 太子黨的成員,因為父輩的關係,大多在「文化大革命」中曾經墜落塵世,飽嘗人間甘苦,也曾經成為普通的「人民」一員。這種經歷使得他們的民粹主義成分比較 濃厚,因此比較會用一些拉近與人民的感情和關係的語言進行宣傳。換句話說,太子黨的「表演性政治」色彩會比胡錦濤這些人強烈一些。習近平上臺以後,大力營 造反腐氣氛,就體現出迎合民意的民粹主義趨向,未來我們也會看到太子黨成員更多的「貼近人民」的舉動。當然,這並不代表他們真的把自己當作人民,他們最多 是民本主義者,不會是民主主義者。
個性決定命運,太子黨的政治個性會導致未來中國的政局,一定是「好戲連臺」,不可能四平八穩地發展。